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注释】

1.且夫:古时用语,相当于“然而”。

2.天下:这里指中国。

3.小弱:弱小、软弱。

4.雍州:今陕西中部一带。

5.崤函之固:崤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崤山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在今天的河南三门峡西;函谷关是古代关中通往秦岭以南各郡县的门户。

6.自若也:像原来一样。

7.陈涉: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8.锄櫌棘矜:用锄头砍树、用剑斩荆棘。

9.谪戍:发配服役。

10.九国:指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

11.深谋远虑:周密的计划与深远的考虑。

12.行军用兵之道:指挥军队作战的方法。

13.向时之士:当时的士人。

14.然:转折连词,却。

15.以区区之地:凭着小小的土地。

16.致:取得,获得。

17.万乘之势:拥有万辆兵车,表示权势极大,形容秦王朝的强盛。

18.八州:指崤函以东的八个诸侯国。

19.同列:同一等级的国家。

20.六合:指整个国家。

21.序八州而朝同列:统一全国,对等的对待各国。

22.然后:此后。

23.比:衡量。

24.不可同年而语:不能相提并论。

25.然:转折连词,但是。

26.区区:微小、狭小。

27.致:取得,获得。

28.致万乘之势:取得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大力量。

29.序八州而朝同列:统治了崤山以东的八个诸侯国,并使他们都臣服于秦朝。

30.百有余年:将近一百年。

31.六合为家:把整个国土当作自己的家。

32.崤函为宫:把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官邸。

33.一夫作难:一个人发动叛乱。

34.七庙隳(huī)毁:七座宗庙被摧毁。

35.身死人手:自己被杀死或被活捉。

36.为天下笑:成为全国人们的笑柄。

37.仁义不施:施行仁爱和正义。

38.攻守之势异也:战争进攻和防守的形势不同了。

【赏析】

《过秦论》节选部分是本文的最后一段,作者通过比较陈涉、秦始皇和六国国君的不同命运来说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的道理。文章开头,作者提出一个反问句:“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意思是说,秦国虽然只有小小的国土,却有强大的兵力,能够统一全国,使八州的诸侯都归顺他的统治,统治了将近一百年,后来却因为内部变乱,导致国家灭亡,成为天下笑柄。这一反问句既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又引起读者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作者分析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他认为,正是因为秦国没有施行仁政和义举,导致了战争进攻和防守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本质和战争的本质,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文章接着指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这里,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秦国和六国的国君进行了对比。他认为,秦国虽然只有小小的国土,但却拥有强大的兵力和军事实力,能够征服其他国家和民族,统一全国。而六国国君则不然,他们虽然拥有庞大的国土和财富,但却缺乏强大的兵力和军事实力,最终只能沦为秦国的俘虏和奴隶。

文章还进一步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他认为,正是因为秦国没有施行仁政和义举,导致了战争进攻和防守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观点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本质和战争的本质,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同时,这也表明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战争本质和阶级斗争的看法。

文章总结道:“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者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正是由于秦国没有施行仁政和义举,导致了战争进攻和防守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观点既符合历史事实,也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认识和评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