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间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原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西门豹治邺
魏文侯时,西门豹担任邺县令。他前往邺县,召集当地的长老和民众,询问他们的疾苦。长老们告诉他:“我们的困扰在于河神娶媳妇,因此变得贫穷。”西门豹询问原因,得到回答:“我们的三老、廷掾每年向百姓征收财物,收取的金额高达数百万,其中大约有二三十万用于为河神娶媳妇,剩下的钱被巫祝和巫师瓜分后带回。当时,巫祝会挑选家中漂亮的女子,声称她们将作为河神的新娘,于是便将她们带走,清洗打扮后,穿上新衣服,然后在斋戒的仪式中,在河边搭建起装饰华丽的宫殿。然后,他们会准备牛酒饭食,供河神享用。整个仪式持续十多天,最后将装扮好的女子放置在河面上,让她们随河水漂流而去。刚开始时,她们只是漂浮几十里才沉没。而那些家庭中有好女的人,害怕大巫祝会为河神娶走自己的女儿,所以纷纷带着女儿逃离家乡。因此,城中逐渐变得人烟稀少,贫困不堪。我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不愿意为河神娶媳妇的话,河水就会将人们淹没,导致人民死亡。’”
西门豹说:“到了为河神娶媳妇的时候,我希望三老、巫祝、父老能一起送女儿到河边,并告诉我如何去应对这种情况。我也愿意亲自去帮助她们。”所有人都表示同意。
这首诗描绘了西门豹治理邺县时,面对河神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及他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西门豹通过改变人们的信仰观念和行为方式,成功地解决了邺县的迷信活动带来的困扰。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西门豹的治理方法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某些传统习俗的看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