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何谓也?
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
其肝、心、脾、肺、肾,而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
然:五脏一病,辄有五也(色)。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众多,不可尽言也。四时有数,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针之要妙,在于秋毫者也。
我们将这首诗逐句翻译。
译文:
《难经》·论针法·七十四难中说:“经言,春天针刺井穴,夏天针刺荥穴,夏季针刺俞穴,秋天针刺经穴,冬天针刺合穴。这是为什么呢?”
然:春天针刺井穴是因为邪气在肝脏;夏天针刺荥穴是因为邪气在心脏;夏季针刺俞穴是因为邪气在脾脏;秋天针刺经穴是因为邪气在肺脏;冬天针刺合穴是因为邪气在肾脏。
肝、心、脾、肺、肾这五个脏器的病变,都与四季有关,为什么呢?
然:五脏一病,就会有五种不同的表现。比如说,如果肝病,那么病人的脸色是青色的,身上的气味是臊臭味,喜欢酸味的食物,说话时声音高亢,哭泣时容易流泪等。这些症状很多,我无法全部列举出来。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而这些病症也与四季有关。因此,针刺的方法和技巧,关键在于掌握秋季毫针的技巧。
注释:
- 《难经》:古代的一部医学典籍,由汉代的医学家所编撰。
- 经言:古代文献中的“经”(指经典或官方规定的)之言。
- 春刺井:井穴为井木星之位,五行属木,木能疏泄。春天为木旺之际,故应泻之。
- 夏刺荥:荥穴为荥火之位,五行属火,火能消暑。夏天为火热之时,故应泻之。
- 季夏刺俞:俞穴为少商之位,五行属金,金能制火。夏季为长夏之际,故应泻之。
- 秋刺经:经穴为太冲之位,五行属水,水能润燥。秋天为金旺之际,故应补之。
- 冬刺合:合穴为关元之位,五行属水,水能藏阳。冬季为寒水之时,故应补之。
- 色:颜色,此处特指病人脸色的颜色。
- 假令:假设,如果。
- 肝病:指肝脏的疾病。
- 青者:青色,形容人脸色发青。
- 臊臭者:臊臭的气味,形容人的口气或体味。
- 喜酸者:喜欢吃酸的东西。
- 呼者:大声呼喊。
- 泣者:哭泣的人。
-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
- 四时:一年中的四个季节。
- 数:种类,这里指的是四季。
- 并系于春、夏、秋、冬:与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相关。
- 秋毫:指秋天的毫毛,比喻细小之处,这里比喻针刺时的技巧和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