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草求君,定交一面。
桓桓魏武,外托霸迹。
志掩衡霍,恃战忘敌。
卓卓若人,曜奇赤壁。
三光参分,宇宙暂隔。
子布擅名,遭世方扰。
抚翼桑梓,息肩江表。
王略威夷,吴魏同宝。
遂献宏谟,匡此霸道。
桓王之薨,大业未纯。
把臂托孤,惟贤与亲。
辍哭止哀,临难忘身。
成此南面,寔由老臣。
才为世出,世亦须才。
得而能任,贵在无猜。
昂昂子敬,拔迹草莱。
荷檐吐奇,乃构云台。
子瑜都长,体性纯懿。
谏而不犯,正而不毅。
将命公庭,退忘私位。
岂无鹡鸰,固慎名器。
伯言蹇蹇,以道佐世。
出能勤功,入能献替。
谋宁社稷,解纷挫锐。
正以招疑,忠而获戾。
元叹穆远,神和形检。
如彼白圭,质无尘玷。
诗句
- 披草求君,定交一面:表示愿意放下个人利益,寻求与君王建立关系。这可能意味着为了共同的目标或理想而放弃个人的私欲和偏见。
- 桓桓魏武,外托霸迹:指的是曹操(字孟德),他在外表面上表现出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但实际上是依靠武力和权谋来达到目的。
- 卓卓若人,曜奇赤壁:形容赤壁之战中的周瑜(字公瑾)非常杰出,能够在战争中创造奇迹。
- 三光参分,宇宙暂隔:比喻世界因战争而被分割,象征着战争对整个世界的破坏性影响。
- 子布擅名,遭世方扰:指的是张昭(字子布),他因为名声和能力被世人所熟知,但同时也遭受了乱世的困扰。
- 王略威夷,吴魏同宝:孙权(字仲谋)在江东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其统治被视为三国中最好的。
- 遂献宏谟,匡此霸道:孙权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计划,帮助他统一了南方。
- 桓王之薨,大业未纯:指孙权去世后,他的遗愿和未完成的事业需要继任者继续完成。
- 把臂托孤,惟贤与亲:孙权临终时将国家大事托付给最信任的人,表明他选择的是贤明和亲近的人。
- 成此南面,寔由老臣:孙权成为南面的统治者,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年长的官员如诸葛瑾等。
- 才为世出,世亦须才:强调才能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社会也需要有才能的人来进行治理。
- 昂昂子敬,拔迹草莱:描述周瑜年轻时就显示出非凡的才华和志向,从一个普通的人成长为杰出的政治家。
- 荷檐吐奇,乃构云台:比喻诸葛亮(字孔明)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杰出才能,能建造像云一样的高台。
- 子瑜都长,体性纯懿:赞扬诸葛亮的品格纯洁和忠诚。
- 谏而不犯,正而不毅:称赞诸葛亮在决策时既公正也不偏激。
- 伯言蹇蹇,以道佐世:赞美诸葛亮的忠诚和坚定,认为他是用道德和原则来辅助世界的。
- 元叹穆远,神和形检:赞扬诸葛亮的高尚品德,不仅精神上追求和谐,而且外在行为上也保持检点。
译文
披草求君,定交一面——表示我愿意放下个人利益,寻求与君王建立关系。(表达了一种牺牲个人利益,为了大局而行动的决心)
桓桓魏武,外托霸迹——指的是曹操(字孟德),他在外表面上表现出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但实际上是依靠武力和权谋来达到目的。(描述了曹操的外表与内心之间的矛盾)
卓卓若人,曜奇赤壁——形容赤壁之战中的周瑜(字公瑾)非常杰出,能够在战争中创造奇迹。(描绘了周瑜在关键时刻的卓越表现)
三光参分,宇宙暂隔——比喻世界因战争而被分割,象征着战争对整个世界的破坏性影响。(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巨大破坏)
子布擅名,遭世方扰——指的是张昭(字子布),他因为名声和能力被世人所熟知,但同时也遭受了乱世的困扰。(揭示了张昭在动荡时代的双重角色)
王略威夷,吴魏同宝——孙权(字仲谋)在江东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其统治被视为三国中最好的。(突出了孙权在东南地区的统治力量)
遂献宏谟,匡此霸道——孙权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计划,帮助他统一了南方。(体现了孙权在统一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桓王之薨,大业未纯——指孙权去世后,他的遗愿和未完成的事业需要继任者继续完成。(表达了对孙权遗产的继承和完成)
把臂托孤,惟贤与亲——孙权临终时将国家大事托付给最信任的人,表明他选择的是贤明和亲近的人。(描绘了一种深情的政治交接)
成此南面,寔由老臣——孙权成为南面的统治者,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年长的官员如诸葛瑾等。(强调了资深官员在政权稳定中的作用)
才为世出,世亦须才——强调才能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社会也需要有才能的人来进行治理。(论述了才能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昂昂子敬,拔迹草莱——描述周瑜年轻时就显示出非凡的才华和志向,从一个普通的人成长为杰出的政治家。(展现了周瑜从平凡到卓越的蜕变过程)
荷檐吐奇,乃构云台——比喻诸葛亮(字孔明)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杰出才能,能建造像云一样的高台。(赞美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子瑜都长,体性纯懿——赞扬诸葛亮的品格纯洁和忠诚。(歌颂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谏而不犯,正而不毅——称赞诸葛亮在决策时既公正也不偏激。(赞美了诸葛亮的智慧与正直)
伯言蹇蹇,以道佐世——赞美诸葛亮的忠诚和坚定,认为他是用道德和原则来辅助世界的。(表达了对诸葛亮道德理想的敬佩)
元叹穆远,神和形检——赞扬诸葛亮的高尚品德,不仅精神上追求和谐,而且外在行为上也保持检点。(体现了对诸葛亮人格的全面肯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三国时期的一些重要人物进行赞颂,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英雄主义和个人奋斗的主题。通过对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他们在政治、军事、道德等方面的卓越能力和崇高品德。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如将战争比作”宇宙暂隔”、将人才比喻为”才为世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英雄主义、智慧和正义的崇敬。同时,诗中的一些关键词也富含深意,如”志掩衡霍”暗示了周瑜的英勇;”元叹穆远”则传达了诸葛亮的崇高道德品质。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赞颂,也是对英雄精神和高尚品质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