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虎啸谷风起,龙跃景云浮。
同声好相应,同气自相求。
我情与子亲,譬如影追躯。
食共并根穗,饮共连理杯。
衣共双丝绢,寝共无缝裯。
居愿接膝坐,行愿携手趋。
子静我不动,子游我不留。
齐彼同心鸟,譬此比目鱼。
情至断金石,胶漆未为牢。
但愿长无别,合形作一躯。
生为并身物,死为同棺灰。
秦氏自言至,我情不可俦。
【其二】
磁石引长针,阳燧下炎烟。
宫商声相和,心同自相亲。
我情与子合,亦如影追身。
寝共织成被,絮用同功绵。
暑摇比翼扇,寒坐并肩毡。
子笑我必哂,子戚我无欢。
来与子共迹,去与子同尘。
齐彼蛩蛩兽,举动不相捐。
惟愿长无别,合形作一身。
生有同室好,死成并棺民。
徐氏自言至,我情不可陈。
《合欢诗五首·其一》是晋代诗人杨方的组诗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逐一进行详细解析:
- 诗意与翻译
- 诗意概述:《合欢诗五首·其一》通过新妇的口吻,表达了对长久相守、双宿双飞生活的渴望。诗中描绘了和谐的生活场景,如虎啸谷风起、龙跃景云浮等,以及夫妻间的亲密无间和深情厚谊。同时,也反映了新妇对生死界限的思考,以及对永恒陪伴的向往。
- 译文:虎啸谷风起,龙跃景云浮。同声好相应,同气自相求。我情与子亲,譬如影追躯。食共并根穗,饮共连理杯。衣共双丝绢,寝共无缝裯。居愿接膝坐,行愿携手趋。
- 注释及赏析
- 注释详解:注释详尽地提供了每个词句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背景。例如,”磁石引长针”中的“磁石”指的是吸引铁磁性物质的物质,用以形象地表达夫妻之间的吸引力;“阳燧下炎烟”则利用太阳的反射光点燃烟,象征着夫妻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支持。这些注释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可读性,还加深了读者对于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 赏析:整体上,这组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传达了夫妇之间深厚情感的主题。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生动而富有想象力,如“同根生共体”,展现了夫妻关系的紧密和不可分割。此外,诗中还透露出一种超越生死的情感追求,即生为同根之木,死为同穴之灰,这种生死不渝的爱情观令人感动。
- 关键词注解
- “合欢鸟”:“合欢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夫妻和睦的象征,它们的相处模式被视为理想的伴侣关系。诗中的“齐彼同心鸟”便是用此意,表达了希望夫妻能够像合欢鸟一样相亲相爱的愿望。
- “比目鱼”:“比目鱼”是一种形似人眼的动物,常用来象征忠诚与默契。诗中的“譬此比目鱼”则是借助这一形象,强调了夫妻之间应保持的密切关系和共同前行的决心。
- “胶漆未为牢”:“胶漆未为牢”意味着即便如同胶漆一般坚固的结合,也无法抵挡时间的考验,突出了爱情的脆弱性和需要维护的珍贵。诗中的“但愿长无别”则反映了对这种脆弱状态的无奈,同时又流露出强烈的珍惜之情。
- 赏析与创作手法
- 艺术特色:《合欢诗五首·其一》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精巧的构思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和动物象征,构建了一个充满浪漫与神秘色彩的世界。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使得整首诗歌既富有诗意又充满深意。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让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而是成为了一个有生命的艺术品。
- 创作背景:杨方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较为开放,文人墨客经常借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因此,《合欢诗五首·其一》的创作很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风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通过对新妇生活状态的描绘,诗人可能试图探讨那个时代对于婚姻和爱情的看法以及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合欢诗五首·其一》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了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这不仅是对夫妇之间感情真挚赞美的体现,更是对人性中美好品质的肯定。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