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罗绵手摩空。橘千树,佛香浓。讵比东陵消夏品,玉葱分、渴润诗咙。何烦指月,只凭抱瓮,得豆功同。谷回温、莲花双合,禅机嫌露天龙。
田家棚底话秋风。散天花、远蹠高踪。见说宣和徵故实,道山筵、屈数雍容。胡卢漫诮,智珠在握,偈市其中。抵谈深、阿丰饶舌,瓞绵传法种无穷。

【注释】:

合欢带——古代一种装饰品,由两段丝绦连缀而成。

兜罗——梵语的译音,即天。

摩空——用手抚摸着天空。

橘千树——橘树很多。

佛香浓——佛教的香气很浓。

玉葱分、渴润诗咙——形容香气如玉般细腻清新,让人口干舌燥,又觉得喉咙滋润。

指月——用手指指向月亮。

抱瓮——用陶罐装水,这里比喻隐居不仕。

谷回温、莲花双合——比喻禅理和佛理互相融合,如同天地之间回温的阳光,佛与莲花一样相映生辉。

田家棚底话秋风——在田野间搭起一个棚子,一边聊天一边欣赏秋天的景色。

散天花、远蹠高踪——像飘落的花瓣一样散开,足迹遍布远方。

宣和年徵故实——指北宋宣和年间的征伐事迹。

道山筵——道教中的一种宴席。

屈数雍容——“屈”是弯曲的意思,“数”是计算的意思,“雍容”指神态从容。

胡卢——古乐器名,这里比喻指代某种说法。

智珠——比喻智慧。

偈市–古乐府民歌的一种形式,这里比喻说教。

阿丰饶舌——阿谀奉承,说话啰嗦。

瓞绵传法种无穷——瓞(jiè)绵绵,连续不断。

【赏析】:

此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时作者任集贤校理,曾因上疏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得罪新党,被出为知端州。端州地处岭南,气候炎热潮湿,苏轼便以佛印手摩空的形象来喻示自己的清心寡欲,超脱物外的禅意境界。

上片首句“合欢带”,用佛家语意作引子,点明题旨。下句以手摩空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对佛学的参悟和体悟,以及自己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接着两句“橘千树,佛香浓。”,用橘千树来比喻佛家的众多信徒,再用“佛香浓”来形容佛家信仰的氛围,既写出了佛家信徒众多、虔诚的程度,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对于这种虔诚的态度不以为然,认为这种虔诚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佛性。“讵比东陵消夏品”,意思是说这和东晋时期的桓温消夏避暑的方式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东晋时期,桓温为了逃避酷暑的炎热,经常到东陵山去消夏避暑,这里暗指自己并不赞同这样的消夏方式。“玉葱分、渴润诗咙。”“玉葱分”,形容香气如玉般细腻清新,让人口干舌燥,又觉得喉咙滋润。“渴润诗咙”,则是说香气让人感到口干喉甜,仿佛喝到了甘露一般。这两句既是对佛香的描述,也是自己内心感受的写照,表达了自己对于佛香的喜爱之情。“何烦指月,只凭抱瓮,得豆功同。”这三句是说自己不必借助外力来理解佛理,就像农夫用双手捧着水瓶喝水一样简单。这里的“得豆功同”指的是得到佛理的方法相同,都是靠内心的感悟和修为来实现。“谷回温、莲花双合,禅机嫌露天龙。”这里的“谷回温”指的是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的景象;“莲花双合”则是指莲花盛开,寓意清净、美好;“禅机嫌露天龙”则是说禅宗的机锋往往隐藏在自然之中,需要用心去领悟。整句的意思是说,佛理就隐藏在大自然之中,只要用心去感受,就能够领略到其中的奥妙。“田家棚底话秋风。”这句是说自己在农家棚子底下与农民们一起谈论秋天的事情。“散天花、远跖高踪。”这句是说要像天上的花瓣一样散落开来,足迹遍布远方。“见说宣和征故实,道山筵、屈数雍容。”“屈数雍容”在这里指的是谦虚有礼的神态。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在田间与农民交谈时,听到他们谈论的是宋朝宣和年间的征伐事迹,这些事迹中的将领们都表现得风度翩翩、谦虚有礼。“胡卢漫诮,智珠在握,偈市其中。”“胡卢漫诮”是指随意嘲笑别人的行为,“偈市”则是说卖弄学问的行为。这几句是说,自己虽然随意嘲笑别人,但是内心却非常明白,自己的智慧就像手中的一颗珍珠一样珍贵。“抵谈深、阿丰饶舌,瓞绵传法种无穷。”这几句是说自己虽然能够滔滔不绝地谈论佛法,但是内心深处却非常明白,佛法的传播就像小草一样生生不息。整篇词通过描绘自己对于佛学的理解,以及对禅宗机锋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生活的享受、对于知识的尊重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