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摩诃迦旃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迦旃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者,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我即于后敷演其义,谓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义。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迦旃延!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法本不然,今则无灭,是寂灭义。说是法时,彼诸比丘心得解脱,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阿那律:“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阿那律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一处经行,时有梵王,名曰严净,与万梵俱,放净光明,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几何?阿那律天眼所见。我即答言:仁者,吾见此释迦牟尼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勒果。’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那律!天眼所见,为作相耶?无作相耶?假使作相,则与外道五通等;若无作相,即是无为,不应有见。’世尊,我时默然,彼诸梵闻其言,得未曾有,即为作礼而问曰:“世孰有真天眼者?’维摩诘言:‘有佛世尊,得真天眼,常在三昧,悉见诸佛国,不以二相。于是严净梵王,及其眷属五百梵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礼维摩诘足已,忽然不现。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    
"诗句": "维摩诘经 · 弟子品第三",    
"译文": "佛告摩诃迦旃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迦旃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者,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我即于后敷演其义,谓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义。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迦旃延!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法本不然,今则无灭,是寂灭义。说是法时,彼诸比丘心得解脱,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注释": "1. 维摩诘(Vairocana): 这是佛陀的名号之一,意指“光严”,代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2. 弟子:在佛教中,弟子是指跟随佛陀学习佛法的人。3. 世尊:对佛陀的尊称,表示对佛陀无比的尊敬。4. 略说法要:简略地阐述佛教的基本教义和道理。5. 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义:这些是佛教中的五个基本概念或范畴,用来描述宇宙和生命的本质以及修行的方法。6. 五受阴:佛教术语,指的是人类五种不同的感受或体验。7. 无我: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指超越一切自我存在的追求。8. 空义:指事物的真相并不如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存在,而是超越物质性。9. 无我义:指真正的自我存在于超越自我的状态中,不被任何事物限制。10. 无灭:意味着一切现象和存在都不是永恒不变的。",    
"赏析": "《弟子品》作为《维摩诘所说经》的一部分,记录了佛陀对十大弟子的教诲,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佛教的核心思想与修行方法。《弟子品第三》主要讲述了佛陀派遣弟子们去探望生病的维摩诘,但因为维摩诘机锋过人,言辞犀利,导致其他弟子不敢前往。文中展示了弟子们在面对维摩诘时的恐惧与无力感,也反映了他们对于佛法真谛的追求和困惑。"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