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
曰:「无所得故而得。」
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诗句
维摩诘所说经 · 观众生品第七
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
曰:「无所得故而得。」
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
释义:
维摩诘所说经 - 这部经通常指的是《维摩诘经》。
观众生品第七 - 这是《维摩诘经》中的一个章节,讨论了众生的修行境界。
舍利弗 - 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之一,此处是他的名号。
无所得故而得 - 意思是说,通过修行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认知的境界,这种境界中的人没有执着于世间的名利和得失。
诸佛、菩萨 - 指佛教中的佛陀及其众多追随者,这里特指已经证悟并达到高深智慧的佛陀和菩萨。
无所得故而得 - 这再次强调了上述修行者所达到的境界,即他们并没有为了什么而修行,而是自然而然地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无生忍 - 佛教术语,表示达到涅槃的状态,也就是超越了生死轮回。
住不退转 - 修行到了一定境界的人,能够一直保持这种状态不退转,意味着他们的智慧和修为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退。
本愿故 - 这里的“愿”是指修行者的目标或动机。
随意能现 - 修行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意愿来显现其神通力量,不受任何限制。
教化众生 - 用智慧和慈悲去教育和引导众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译文
天界问道:「舍利弗,你得到了阿罗汉的境界吗?」
舍利弗回答:「我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因此得到了阿罗汉的境界。」
天界问道:「所有的佛陀和菩萨,也是这样,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因此得到了他们的境界。」
此时,维摩诘对舍利弗说:「这位天女曾经供养了九十二亿佛,她已经能够使用菩萨的神通,她的愿望已经满足,她已经达到了无生的境界,并且她不再后退。由于她的原始愿望,她可以随意显现,教导众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一个天界仙女对于人间修行者的提问和回应。仙女询问舍利弗是否已获得阿罗汉的境界,舍利弗回答称他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因此获得了阿罗汉的境界。这揭示了修行的一种深刻真理,即真正的修行不在于追求外在的物质利益,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解脱。接着,仙女又询问所有佛陀和菩萨的情况,进一步强调了修行的最高境界——达到无生的境界。最后,维摩诘向舍利弗介绍了那位天女的情况,说明即使是天界的修行者也是通过某种原始的愿望来实现他们的成就。整首诗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即真正的智慧和成就来自于内心的觉醒和超越世俗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