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

维摩诘言:「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又问:「云何菩萨行于非道?」

答曰:「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至于地狱,无诸罪垢;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示行贪欲,离诸染著;示行嗔恚,于诸众生无有恚阂;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示行嗔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乱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示行憍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示入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示入刑残,而具诸相好以自庄严;示入下贱,而生佛种姓中,具诸功德;示入羸劣丑陋,而得那罗延身,一切众生之所乐见;示入老病,而永断病根,超越死畏。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示有妻妾、采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现于讷钝,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示入邪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现遍入诸道,而断其因缘;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文殊师利!菩萨能如是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
维摩诘所说经·佛道品第八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 维摩诘言:“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此句中,维摩诘明确指出,菩萨如果选择了一条与世俗常规不同的道路,即所谓的“非道”,那么这样的行为就是通向佛教真理的道路。这里的关键是理解“非道”并非指背离佛法或修行,而是指一种超越传统、与众不同的道路。通过这条特殊的路径,菩萨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和体验佛道的真谛。

文殊师利继续询问:“云何菩萨行于非道?”维摩诘的回答是:“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至于地狱,无诸罪垢;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示行贪欲,离诸染著;示行嗔恚,于诸众生无有恚阂;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示行嗔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乱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示行憍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示入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示入刑残,而具诸相好以自庄严;示入下贱,而生佛种姓中,具诸功德;示入羸劣丑陋,而得那罗延身,一切众生之所乐见;示入老病,而永断病根,超越死畏。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示有妻妾、采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现于讷钝,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示入邪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现遍入诸道,而断其因缘;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

这一段对菩萨如何通过非传统的途径达到佛教的最高境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每一点都强调了在追求佛道过程中,菩萨应超越常人的行为和心态,以达到真正的解脱和觉悟。

总结而言,通过这段文本的深度解读可见,维摩诘所倡导的佛道并不是一条普通的修行之路,而是一条充满挑战和考验、需要高度智慧和精神境界的道路。菩萨通过实践这些看似不合常规的行为来领悟佛法的深奥,最终实现心灵的解脱。这种独特的修行方式展示了一种超越常规的智慧和勇气,是对传统修行观念的重要补充和丰富。

文殊师利!菩萨能如是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