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
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
彼诸菩萨问维摩诘:「今世尊释迦牟尼以何说法?」
维摩诘言:「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言: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生处。是身邪行,是身邪行报;是口邪行,是口邪行报;是意邪行,是意邪行报;是杀生,是杀生报;是不与取,是不与取报;是邪淫,是邪淫报;是妄语,是妄语报;是两舌,是两舌报;是恶口,是恶口报;是无义语,是无义语报;是贪嫉,是贪嫉报;是嗔恼,是嗔恼报;是邪见,是邪见报;是悭吝,是悭吝报;是毁戒,是毁戒报;是嗔恚,是嗔恚报;是懈怠,是懈怠报;是乱意,是乱意报;是愚痴,是愚痴报。是结戒,是持戒,是犯戒;是应作,是不应作;是障碍,是不障碍;是得罪,是离罪;是净,是垢;是有漏,是无漏;是邪道,是正道;是有为,是无为;是世间,是涅槃。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譬如象马,[忏-千+龙]悷不调,加诸楚毒,乃至彻骨,然后调伏。如是刚强难化众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
诗句:
- 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
- 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
译文:
在这时,维摩诘向众香菩萨问道:“香积佛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导呢?”
众香菩萨回答说:“在我们的净土里,佛陀没有使用任何文字语言来传法,而是通过散发各种香料来引导众生修行正道。菩萨们各自坐在散发着香气的树荫下,闻到这美妙的香气后,便获得了‘一切德藏三昧’的悟性。获得这种三昧的人,他们的全部功德和福报都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关键词注释:
- 香积如来:佛教中指佛祖,特指阿閦如来(阿弥陀佛)。
- 无文字说:指佛教强调的直观体验和内心觉悟,而非言语的传授。
- 众香、律行:指佛教中修行的方法,通过熏香等仪式帮助修行者达到内心的清净与安定。
- 菩萨各各:每位菩萨都有各自的修行道路和方式。
- 德藏三昧:指一种修行状态,能够体验到佛法的真实智慧。
- 一切德藏三昧:表示获得完整的佛法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圆满状态。
- 刚强难化:形容那些难以教化的众生性格倔强、不易接受教化。
- 地狱、畜生、饿鬼、愚痴:佛教中的四种恶趣,代表世间的四种苦难状态。
- 邪行报:指违背道德或戒律的行为将招致相应的因果报应。
- 结戒:佛教中指遵守戒律,保持清净之心。
- 应作、不应作:佛教中的对错观念,指出正确的行为和错误的行动。
赏析:
这首诗是《维摩诘所说经》中“香积佛品”的一部分,描绘了香积如来教导众生的方式。诗中强调了佛法的真谛不在于言语,而在于内心的感悟。香积如来通过散发香气的方式引导众生进入正道,展现了佛陀慈悲为怀的一面。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于难以教化的众生的同情和理解,以及对于佛法真理的深刻领悟。整首诗歌充满了宗教哲理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