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诸菩萨,闻说是已,皆曰:「未曾有也!如世尊释迦牟尼佛,隐其无量自在之力,乃以贫所乐法,度脱众生。斯诸菩萨亦能劳谦,以无量大悲,生是佛土。」

维摩诘言:「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所以者何?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诸余净土之所无有,何等为十?以布施摄贫穷;以净戒摄毁禁;以忍辱摄嗔恚;以精进摄懈怠;以禅定摄乱意;以智慧摄愚痴;说除难法度八难者;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以诸善根济无德者;常以四摄成就众生;是为十。」

彼菩萨曰:「菩萨成就几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

维摩诘言:「菩萨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何等为八?饶益众生而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等心众生,谦下无碍;于诸菩萨,视之如佛;所未闻经,闻之不疑;不与声闻而相违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是为八。」

诗句

维摩诘所说经·香积佛品第十彼诸菩萨,闻说是已,皆曰:「未曾有也!如世尊释迦牟尼佛,隐其无量自在之力,乃以贫所乐法,度脱众生。斯诸菩萨亦能劳谦,以无量大悲,生是佛土。」

译文

维摩诘说:
“这些菩萨听到这些经文后,纷纷表示:”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像佛祖释迦牟尼那样,隐藏他无限的自在力量,只是用贫困所能享受的方法,来度化拯救众生。这些菩萨也能够谦虚,以无限的慈悲,来到这个佛陀国土。”

注释

  • 彼诸菩萨:指在娑婆世界里的各位菩萨。
  • 闻说是已:听到这些经文之后。
  • 皆曰:都这样说。
  • 未曾有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 如世尊释迦牟尼佛:指的是佛祖释迦牟尼。
  • 隐其无量自在之力:隐藏着无限的自在能力。
  • 贫所乐法:以贫穷所能享受到的法度为乐。
  • 度脱众生:度化拯救众生。
  • 劳谦:勤勉且谦逊。
  • 以无量大悲:以无比的慈悲心。
  • 生是佛土:来到这里(佛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教教义中菩萨修行境界的颂扬。诗中提到了佛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释迦牟尼佛,以及他的一些特点和行为。诗中的“诸菩萨”被描述为具有极大的慈悲心和智慧,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牺牲,帮助众生达到涅槃的境界。此外,诗中还提到了“饶益众生而不望报”、“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等心众生,谦下无碍”、“于诸菩萨,视之如佛”等佛教理念,这些都是佛教徒修行的重要目标。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佛教中的一种理想境界,即通过自我修行和奉献,帮助他人实现解脱,达到与佛同等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