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大论淮南之功,封爵行赏各有差。

秋八月甲戌,以骠骑将军王昶为司空。丙寅,诏曰:“夫养老兴教,三代所以树风化垂不朽也,必有三老、五更以崇至敬,乞言纳诲,着在惇史,然后六合承流,下观而化。宜妙简德行,以充其选。关内侯王祥,履仁秉义,雅志淳固。关内侯郑小同,温恭孝友,帅礼不忒。

其以祥为三老,小同为五更。“车驾亲率髃司,躬行古礼焉。[一]

注[一]汉晋春秋曰:帝乞言于祥,祥对曰:“昔者明王礼乐既备,加之以忠诚,忠诚之发,形于言行。夫大人者,行动乎天地;天且弗违,况于人乎?”祥事别见吕虔传。

小同,郑玄孙也。玄别传曰:“玄有子,为孔融吏,举孝廉。融之被围,往赴,为贼所害。有遗腹子,以丁卯日生;而玄以丁卯岁生,故名曰小同。”魏名臣奏载太尉华歆表曰:“臣闻励俗宣化,莫先于表善,班禄□爵,莫美于显能,是以楚人思子文之治,复命其胤,汉室嘉江公之德,用显其世。伏见故汉大司农北海郑玄,当时之学,名冠华夏,为世儒宗。文皇帝旌录先贤,拜玄适孙小同以为郎中,长假在家。小同年逾三十,少有令质,学综六经,行着乡邑。海、岱之人莫不嘉其自然,美其气量。夡其所履,有质直不渝之性,然而恪恭静默,色养其亲,不治可见之美,不竞人间之名,斯诚清时所宜式□,前后明诏所斟酌而求也。臣老病委顿,无益视听,谨具以闻。”魏氏春秋曰:小同诣司马文王,文王有密疏,未之屏也。如厕还,谓之曰:“卿见吾疏乎?”对曰:“否。”

辛卯,朝廷举行了一次重要的讨论会,讨论的是淮南地区的贡献和成就,并据此对有功人员进行了封赏。

秋八月甲戌,朝廷任命骠骑将军王昶为司空。丙寅日,皇帝下诏说:“养老兴教,这是三代时期树立风尚、保持不朽的传统,必须设立三老五更的职位以推崇至敬,祈求意见、纳取教诲,记载在历史中,然后天下承流,民众受到教化。应该精心选择德行的人来担任这个职位。关内侯王祥,行事仁爱,坚持正义,志向淳朴坚定。关内侯郑小同,温和恭敬,孝悌友爱,遵循礼仪不差分毫。

因此任命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皇上亲自率领百官,按照古礼进行。[一]

注[一]汉晋春秋曰:皇帝向王祥求教,王祥回答说:“过去明君的礼乐已经完备,再加上忠诚,忠诚的体现就表现在行为上。大人的行动可以影响天地,天都不会违背他,更何况人呢?”王祥的事迹详见吕虔传。

小同,是郑玄的孙子。郑玄的传记里说:“郑玄有一个儿子,为孔融的部下,考中了孝顺廉洁的举荐。孔融被围困时,前去救援,被敌人杀害了。有遗腹子,在丁卯日出生;而郑玄也是在丁卯年出生,所以取名小同。”魏名臣奏载太尉华歆表曰:“臣闻励俗宣化,莫先于表彰善行,褒奖爵位,莫美于显扬才能。因此楚地的人们思念子文的政绩,又使他的后代复命,汉朝的人们嘉许江公德业,显扬他的后代。伏见故汉大司农北海人郑玄,当时学问冠绝华夏,成为世儒宗师。文皇帝旌表表彰先贤,拜郑玄的适孙郑小同为郎中,长期在家休假。小同年逾三十,少有令德,学识广泛涉猎六经,品行得到乡邑称赞。海岱之人莫不赞许他的自然之美,赞赏他的气度。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质朴正直不渝,然而却恪恭静默,孝敬双亲,不追求外在的美名。这些品质正是清廉时代所应当效仿的,是前代明君诏书中所斟酌寻求的人才。臣年老病弱,不能有益于视听听闻,谨此陈述。”

【赏析】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记述了皇帝对王祥和小同两位人才的表彰及他们的事迹。文章通过对这两位人物的具体描绘,展现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杰出的才学,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品质和才能的重视。通过这段历史事件,读者可以看到古人重视德行与才能并重的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