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昭庙宜世世享祀奏乐,与祖庙同,永着不毁之典,以播圣善之风。“于是与七庙议并勒金策,藏之金匮。
帝思念舅氏不已。畅尚幼,景初末,以畅为射声校尉,加散骑常侍,又特为起大第,车驾亲自临之。又于其后园为像母起观庙,名其里曰渭阳里,以追思母氏也。嘉平三年正月,畅薨,追赠车骑将军,谥曰恭侯;子绍嗣。太和六年,明帝爱女淑薨,追封谥淑为平原懿公主,为之立庙。取后亡从孙黄与合葬,追封黄列侯,以夫人郭氏从弟箰为之后,承甄氏姓,封箰为平原侯,袭公主爵。[一]青龙中,又封后从兄子毅及像弟三人,皆为列侯。毅数上疏陈时政,官至越骑校尉。嘉平中,复封畅子二人为列侯。后兄俨孙女为齐王皇后,后父已没,封后母为广乐乡君。
注[一]孙盛曰:于礼,妇人既无封爵之典,况于孩末,而可建以大邑乎?箰自异族,援继非类,匪功匪亲,而袭母爵,违情背典,于此为甚。陈髃虽抗言,杨阜引事比并,然皆不能极陈先王之礼,明封建继嗣之义,忠至之辞,犹有阙乎!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宰辅之职,其可略哉!晋诸公赞曰:箰字彦孙。司马景王辅政,以女妻箰。
在《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文昭庙的祭祀制度被详细地记录下来。根据记载,皇帝对文昭庙的祭祀与祖庙相同,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后世。此一做法不仅体现了对祖先的尊敬,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家族传承与历史连续性的价值观。下面将详细分析《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的相关诗句及其注释、译文、赏析内容:
- 诗句翻译及译文:
- 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宰辅之职,其可略哉!司马景王辅政,以女妻箰。
译文:显赫的师尹啊,百姓们都仰望着你。辅佐朝政的职位,岂能轻易放弃!司马景王辅助政局,将女儿嫁给了箰。
- 关键词注释:
- 文昭庙:指的是文昭帝的宗庙。
- 永着不毁之典:表明文昭庙的祭祀活动是永久和庄严的,不会因时间而中断。
- 祖庙同:表示文昭庙的祭祀仪式与先祖的宗庙保持一致。
- 诗句赏析:
- 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通过强调文昭庙的祭祀与祖庙相同,强调了家族传统的延续性和重要性。
- 关键词注释:
- 礼:古代社会的一种规范或制度。
- 妇人:指女性。
- 孩末:指幼年时期。
- 诗句赏析:
- 此句批评了当时社会中对女性的不平等待遇,强调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应拥有与男性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 关键词注释:
- 列侯:古代爵位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侯爵。
- 袭母爵:继承母系的爵位。
- 诗句赏析:
- 这句诗揭示了一种政治联姻的复杂关系,即由于家族背景的不同,某些女性可能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
- 关键词注释:
- 陈群:东汉初年的学者和政治家,官至太傅。
- 杨阜:东汉末年的官员,曾为曹操效力,后归附刘备。
- 诗句赏析:
- 尽管陈群和杨阜都曾在政治舞台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他们对于维护先王的礼制仍持有一定的批评态度。
- 关键词注释:
- 废兴存亡:指国家的兴衰更替。
- 大纲毁泯:指基本的礼仪和规范被破坏。
- 诗句赏析:
- 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中道德风尚逐渐丧失的担忧。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的诗文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宫廷生活和政治状况,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和伦理观念。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