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二]吴书曰:郡召卓为吏,使监领盗贼。胡尝出钞,多虏民人,凉州刺史成就辟卓为从事,使领兵骑讨捕,大破之,斩获千计。并州刺史段颎荐卓公府,司徒袁隗辟为掾。
注[三]英雄记曰: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
注[四]灵帝纪曰:中平五年,征卓为少府,敕以营吏士属左将军皇甫嵩,诣行在所。
卓上言:“凉州扰乱,鲸鲵未灭,此臣奋发暛命之秋。吏士踊跃,恋恩念报,各遮臣车,辞声恳恻,未得即路也。辄且行前将军事,尽心慰恤,暛力行陈。”六年,以卓为并州牧,又敕以吏兵属皇甫嵩。卓复上言:“臣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乐为国家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州,效力边陲。”卓再违诏敕,会为何进所召。
灵帝崩,少帝即位。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进乃召卓使将兵诣京师,并密令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欲以胁迫太后。卓未至,进败。
诗句:胡尝出钞,多虏民人
译文:董卓曾经出动军队,大量俘虏了民众。
注释:胡尝,指董卓。钞,即抄掠,这里指的是掠夺百姓财物。虏民人,意味着俘虏了许多百姓。
赏析:此句反映了董卓在军事上的强势作风,他不仅能够调动军队,还敢于采取军事行动来解决问题。这种果断和强硬的态度,也体现了董卓作为一位军阀统治者的霸气和权威。
诗句:凉州刺史成就辟卓为从事,使领兵骑讨捕
译文:凉州刺史成就举荐董卓为官员,让他负责管理军队,并带领骑兵追捕敌人。
注释:凉州刺史,指东汉时期的凉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领导。成就,是凉州刺史的名字。辟卓为从事,是让董卓担任这个职位,从事通常是指助手或助理。领兵骑,是负责统领和管理军队。讨捕,是指追捕敌人。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董卓得到凉州刺史的认可,被委任为官员,并被授予一定的军事权力。这说明董卓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反映了董卓的军事才能和能力,他能够获得这样的任命,说明他在军事上有一定的建树。
诗句:六年,以卓为并州牧
译文:六年后,朝廷任命董卓为并州牧。
注释:六年,表示过去的一个时间点。并州牧,指的是并州的州牧,这是古代对地方行政长官的一种称呼。
赏析:这句诗展示了董卓的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被任命为并州牧,意味着他成为了并州的行政负责人,这为他进一步扩张势力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反映了董卓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和实力。
诗句:卓又上言:”臣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乐为国家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州,效力边陲。”
译文:董卓再次上书说:“我执掌军权已有十年,我的士卒们相处久了,都对我有深厚的感情,我非常感激国家的养育之恩,愿意为国家效力一次,请求让我去边远地区。”
注释:上言,指的是上书表达意见或建议。臣掌戎,表示自己曾担任过军事将领。畜养之恩,指对自己有过养育之恩的部下的感激之情。一,即“一意”,指全心全意的意思。效,意思是效力、服务。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董卓的忠诚与感激之情。他对部下的深厚感情以及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他个人身上,也体现在他所领导的部队中。
诗句:会为何进所召。
译文:这时何进召董卓前来。
注释:何进,是东汉末年的一名官员,他因反对宦官而被杀,后来由他的侄子何太后支持复起,成为大将军。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何进召董卓来京的事件,这是董卓进入政治中心的一个关键节点。这个事件对于董卓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它将他从地方军事将领的地位提升到了中央高级官员的位置,为他后续的权力扩张奠定了基础。
诗句:卓再违诏敕,会为何进所召。
译文:董卓再次违抗诏书命令,被何进召回。
注释:再违,再次违背。诏敕,指皇帝的命令。何进,同上。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董卓与何进之间的矛盾冲突。董卓的不服从行为最终导致了他被何进召回,这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激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