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二]张璠汉纪曰:帝以八月庚午为诸黄门所劫,步出谷门,走至河上。诸黄门既投河死。
时帝年十四,陈留王年九岁,兄弟独夜步行欲还宫,闇暝,逐萤火而行,数里,得民家以露车载送。辛未,公卿以下与卓共迎帝于北芒阪下。献帝春秋曰:先是童谣曰:“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芒。”卓时适至,屯显阳苑。闻帝当还,率觽迎帝。
典略曰:帝望见卓兵涕泣。髃公谓卓曰:“有诏却兵。”卓曰:“公诸人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国家播荡,何却兵之有!”遂俱入城。献帝纪曰:卓与帝语,语不可了。乃更与陈留王语,问祸乱由起;王答,自初至终,无所遗失。卓大喜,乃有废立意。
英雄记曰:河南中部掾闵贡扶帝及陈留王上至雒舍止。帝独乘一马,陈留王与贡共乘一马,从雒舍南行。公卿百官奉迎于北芒阪下,故太尉崔烈在前导。卓将步骑数千来迎,烈呵使避,卓骂烈曰:“昼夜三百里来,何云避,我不能断卿头邪?”前见帝曰:“陛下令常侍小黄门作乱乃尔,以取祸败,为负不小邪?”又趋陈留王,曰:“我董卓也,从我抱来。”乃于贡抱中取王。英雄记曰:一本云王不就卓抱,卓与王并马而行也。
诗歌
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
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
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
译文
董卓,字仲颖,是陇西临洮人。
年轻时喜欢行侠仗义,曾经到羌人中游玩,和那里的首领们都建立了友谊。
后来回到家乡种地,那些首领中有来拜访的。
卓与同去,杀耕牛与他们共饮欢乐。
这些首领被他的气度和志向所感动,回家收集财物赠予他。
赏析
董卓(85年-192年),字仲颖,东汉末年的权臣,原籍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他是汉桓帝末年六郡良家子出身,因勇敢善战而成为羽林郎,后在朝廷中担任要职,逐渐积累了巨大的权力。董卓性格刚烈、残忍,对不服从的人采取极端手段,甚至不惜牺牲无辜的生命。
董卓在任期间,曾试图废黜汉献帝刘协,自立为帝。他召集群臣在朝堂上商议此事,并发表了一番言辞激烈的议论:“皇帝昏庸无能,不能承担国家重任,应该由我来担当天下的大业。”这一言论震惊了朝内外所有人的心。最终,董卓的野心没有得逞,汉献帝得以保住性命,但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