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三]英雄记云:苗,太后之同母兄,先嫁朱氏之子。进部曲将吴匡,素怨苗不与进同心,又疑其与宦官通谋,乃令军中曰:“杀大将军者,车骑也。”遂引兵与卓弟旻共攻杀苗于朱爵阙下。

注[四]九州春秋曰: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遣兵出四城门,明日陈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复入至洛中”。人不觉,谓卓兵不可胜数。

先是,进遣骑都尉太山鲍信所在募兵,适至,信谓绍曰:“卓拥强兵,有异志,今不早图,将为所制;及其初至疲劳,袭之可禽也。”绍畏卓,不敢发,信遂还乡里。

于是以久不雨,策免司空刘弘而卓代之,俄迁太尉,假节钺虎贲。遂废帝为弘农王。

寻又杀王及何太后。立灵帝少子陈留王,是为献帝。[一]卓迁相国,封郿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又封卓母为池阳君,置家令、丞。卓既率精兵来,适值帝室大乱,得专废立,据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威震天下。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觽,睚鴺之隙必报,人不自保。[二]尝遣军到阳城。时适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云攻贼大获,称万岁。入开阳城门,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至于奸乱宫人公主。其凶逆如此。

以下是对《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中诗句的详细翻译与赏析:

  1. “苗,太后之同母兄,先嫁朱氏之子”
  • 译文:苗是太后的同母兄弟,之前已经嫁给了朱氏之子。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苗在家族中的出身和婚姻背景。通过提到太后的同母兄弟,展示了苗在皇室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而“先嫁朱氏之子”则揭示了他的个人选择和家族的安排。
  1. “进部曲将吴匡”
  • 译文:进任命了他的部下将领吴匡为部曲将。
  • 赏析:这里提到了进对部曲的任命,显示了进对军队的控制和管理方式。吴匡被任命为将领,表明他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或政治影响力。
  1. “素怨苗不与进同心”
  • 译文:吴匡一直怨恨苗没有和他同心协力。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吴匡对苗的不满和嫉妒,这种情绪可能源于他们之间的竞争和冲突。这种描述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和冲突性。
  1. “又疑其与宦官通谋”
  • 译文:他还怀疑苗和宦官有勾结。
  •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吴匡对苗的另一层不信任,可能是因为苗的权力或地位引发了他对潜在威胁的担忧。
  1. “遂令军中曰:杀大将军者,车骑也”
  • 译文:于是他下令军中说:“杀死大将军的人,是车骑将军。”然后带领部队和董卓的弟弟旻一起攻打并杀死了苗。
  • 赏析:这个命令不仅显示了吴匡的决心和行动力,也反映了董卓的权威和残暴。这种描述强调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

通过对《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中的诗句进行详细翻译与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人物关系和权力游戏。这些诗句不仅丰富了历史叙述,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