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杀孚。谢承记孚字及本郡,则与琼同,而致死事乃与孚异也,不知孚为琼之别名,为别有伍孚也?盖未详之。
河内太守王匡,遣泰山兵屯河阳津,将以图卓。卓遣疑兵若将于平阴渡者,潜遣锐觽从小平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卓以山东豪杰并起,恐惧不宁。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一]卓至西京,为太师,号曰尚父。
乘青盖金华车,爪画两轓,时人号曰竿摩车。[二]卓弟旻为左将军,封鄠侯;兄子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典兵;宗族内外并列朝廷。[三]公卿见卓,谒拜车下,卓不为礼。召呼三台尚书以下自诣卓府启事。[四]筑郿坞,高与长安城埒,积谷为三十年储,[五]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尝至郿行坞,公卿已下祖道于横门外。*横音光。
这首诗的诗句是:
- 遂杀孚。谢承记孚字及本郡,则与琼同,而致死事乃与孚异也,不知孚为琼之别名,为别有伍孚也?盖未详之。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对某个人(孚)的身份和动机的怀疑,他的名字和本郡相同,但最后的行为却是与其他人不同。作者对此感到困惑,不知道这个人是否真的是那个人的别名,或者是不是另有其人。
- 河内太守王匡,遣泰山兵屯河阳津,将以图卓。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河内太守王匡派遣泰山的部队驻扎在河阳津,并打算利用这个行动来对付董卓。
- 卓遣疑兵若将于平阴渡者,潜遣锐觽从小平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董卓派遣了一支假军在平阴渡,实际上是为了迷惑敌人,然后派出精锐部队从北方秘密渡河,攻击董卓的后方,最终大败敌军。
- 卓至西京,为太师,号曰尚父。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董卓到达西京后成为了太师,并被称为“尚父”。
- 乘青盖金华车,爪画两轓,时人号曰竿摩车。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董卓乘坐一辆青色的华盖金饰车,车上有两只装饰着爪形图案的车饰,当时人们称这辆车为“竿摩车”。
- 公卿见卓,谒拜车下,卓不为礼。召呼三台尚书以下自诣卓府启事。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当公卿们见到董卓时,都要在车的下面跪拜,董卓却不给予应有的尊重。他还召呼了三台尚书以下的官员,让他们到他的府邸去汇报工作。
- 筑郿坞,高与长安城埒,积谷为三十年储,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尝至郿行坞,公卿已下祖道于横门外。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董卓在郿地修建了一个堡垒,高度与长安城一样高,用来存放粮食作为三十年的储备。如果事情成功,他就有能力统治整个天下;如果事情不成功,他也有足够的粮食来生活到老。他曾经亲自来到郿地巡视这个堡垒,公卿以下的人都在那里为他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