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五]英雄记曰:郿去长安二百六十里。

注[六]傅子曰:灵帝时牓门卖官,于是太尉段颎、司徒崔烈、太尉樊陵、司空张温之徒,皆入钱上千万下五百万以买三公。颎数征伐有大功,烈有北州重名,温有杰才,陵能偶时,皆一时显士,犹以货取位,而况于刘嚣、唐珍、张颢之党乎!风俗通曰:司隶刘嚣,以党诸常侍,致位公辅。续汉书曰:唐珍,中常侍唐衡弟。张颢,中常侍张奉弟。

注[七]魏书曰:卓使司隶校尉刘嚣籍吏民有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有应此者皆身诛,财物没官。于是爱憎互起,民多冤死。

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卓将吕布共谋诛卓。是时,天子有疾新愈,大会未央殿。布使同郡骑都尉李肃等,将亲兵十余人,伪着韂士服守掖门。布怀诏书。

注[一]献帝纪曰:卓谋废帝,会髃臣于朝堂,议曰:”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为治。 今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

译文:献帝认为董卓的势力过于强大,不能承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于是决定废除他的统治,将他和他的同党都处以死刑。

注[二^2^]三国(全文在线阅读)献帝纪曰:卓谋废帝,会髃臣于朝堂,议曰:”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为治。 今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

译文:在朝廷上,大臣们讨论如何对付董卓的问题,他们认为皇帝年纪小且昏庸无能,不能够管理好国家。因此他们建议废掉这位皇帝,让董卓来代替他。

注[三]三国志 ·魏书·董二袁刘传
注[四]东汉末年,董卓掌握了政权。他野心勃勃,企图篡位当皇帝。他在朝堂上与大臣们商议此事,说:“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为治。”他认为皇帝太软弱,不能承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因此他想废掉皇帝,让自己来当皇帝。

注释:东汉末年,董卓掌握了政权。他野心勃勃,企图篡位当皇帝。他在朝堂上与大臣们商议此事,说:“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为治。”他认为皇帝太软弱,不能承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因此他想废掉皇帝,让自己来当皇帝。

赏析:这段文字是《三国志》中的《魏书·董二袁刘传》的一部分。其中,“董卓”是一个关键的历史人物。董卓原是陇西临洮人,后因游历羌中并与当地豪帅相结而获得声望。回到中原后,他成为了六郡良家子,并因其才武而被提升为羽林郎、广武令等官职。后来,董卓因参与讨伐黄巾军而声名鹊起,但最终却因为谋反而被诛杀。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详细描绘董卓的形象和行为,展现了他的权力欲望和野心。同时,这段文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以及人们对于权力和统治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