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恐,乃亡命海滨,往来依太山羊氏,积十年。卓为太尉,辟为掾,以高第为侍御史治书,三日中遂至尚书。后迁巴东太守,卓上留拜侍中,至长安为左中郎将。卓重其才,厚遇之。

每有朝廷事,常令邕具草。及允将杀邕,时名士多为之言,允悔欲止,而邕已死。

初,卓女貋中郎将牛辅典兵别屯陕,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略陈留、颍川诸县。

卓死,吕布使李肃至陕,欲以诏命诛辅。辅等逆与肃战,肃败走弘农,布诛肃。[一]其后辅营兵有夜叛出者,营中惊,辅以为皆叛,乃取金宝,独与素所厚*(友)**[攴]*胡赤儿等五六人相随,逾城北渡河,赤儿等利其金宝,斩首送长安。

注[一]魏书曰:辅恇怯失守,不能自安。常把辟兵符,以鈇锧致其旁,欲以自强。

【诗句】:
邕恐,乃亡命海滨,往来依太山羊氏,积十年。卓为太尉,辟为掾,以高第为侍御史治书,三日中遂至尚书。后迁巴东太守,卓上留拜侍中,至长安为左中郎将。卓重其才,厚遇之。

【译文】:
董允担心自己会被杀害,于是逃亡到了海边,在太山羊氏族那里来往依傍,生活了十年时间。董卓被任命为太尉后,征召董允担任属官,并因其才干出色而任命他为侍御史治书,三天之内便做到了尚书。后来董允又被升任为巴东太守,董卓又推荐董允到宫中担任侍中,最后被派往长安担任左中郎将。董卓非常看重董允的才能,对董允十分优待。

每当朝廷有事情需要处理时,董允常常被召去起草文状。当董允将要被杀害的时候,当时有许多名士为他求情,但是最终没能阻止董允被杀害。

当初,董卓的女儿貋嫁给中郎将牛辅统领军队另外驻守在陕县,并分别派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攻占陈留和颍川等各县。

董卓去世之后,吕布派李肃来到陕县,想用诏书命令杀掉牛辅。牛辅等人迎击李肃,李肃战败逃走到弘农,吕布杀掉了李肃。之后牛辅的军队中有士兵夜间叛逃出去,军营中因此大乱,牛辅以为所有人都背叛了自己,于是便拿走金宝,独自和几个平时关系好的胡赤儿等五六人相随,越过城墙向北渡过黄河。胡赤儿等人看到金银财宝,便杀了回去长安。

【关键词注释】:

  1. 邕: 指董允,字休昭,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2. 卓: 指董卓,字仲颖,汉末群雄之一,后成为汉朝的权臣。
  3. 女貋: 指董卓的女儿貋。
  4. 牛辅: 指牛辅,牛何的儿子,曾任中郎将。
  5. 李傕、郭汜、张济: 分别是董卓手下的将领,他们曾攻打陈留和颖川等地。
  6. 卓死: 指董卓去世。
  7. 吕布: 指东汉末年的著名武将,曾与董卓有过节。
  8. 辅营: 指牛辅的军队所在地。
  9. 夜叛出: 指牛辅的士兵在夜晚背叛了他。
  10. 赤儿等: 指胡赤儿等五六个人,他们是牛辅的亲信。
  11. 逾城北渡河: 指这些人越过城墙向北渡过黄河。
  12. 赤儿等: 指胡赤儿等五六个人,他们是胡赤儿等人的亲信。
  13. 利其金宝: 指他们贪图牛辅的金宝。
  14. 长安: 古都名,今陕西西安。

【赏析】: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主要讲述了董允的故事。董允原本是董卓手下的一位小官,但他却有着卓越的才华和智慧。在董卓掌权期间,董允多次为董卓起草文书,得到了董卓的赏识和信任。然而,随着董卓权力的扩大,董允的地位逐渐受到威胁。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时,董允仍然保持着忠诚和勇气,他选择了一条充满危险的道路,那就是投奔大海。在海上漂泊的日子里,董允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定信念,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最终,董允成为了董卓的幕僚之一,并获得了极高的地位和荣誉。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曲折和变故。就在董卓被杀之后,董允也陷入了一场政治风波之中。他曾经因为反对牛辅而被杀害。然而,尽管面临生死关头,董允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他的勇敢和智慧最终得到了认可和赞扬。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董允的才华和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