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一]九州春秋曰:傕等在陕,皆恐怖,急拥兵自守。胡文才、杨整修皆凉州大人,而司徒王允素所不善也。及李傕之叛,允乃呼文才、整修使东解释之,不假借以温颜,谓曰:“关东鼠子欲何为邪?卿往呼之。”于是二人往,实召兵而还。

注[二]张璠汉纪曰:布兵败,驻马青琐门外,谓允曰:“公可以去。”允曰:“安国家,吾之上愿也,若不获,则奉身以死。朝廷幼主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为也。

努力谢关东诸公,以国家为念。“傕、汜入长安城,屯南宫掖门,杀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吏民死者不可胜数。司徒王允挟天子上宣平城门避兵,傕等于城门下拜,伏地叩头。帝谓傕等曰:”卿无作威福,而乃放兵纵横,欲何为乎?“傕等曰:”董卓忠于陛下,而无故为吕布所杀。臣等为卓报绚,弗敢为逆也。

诗句

  1. “九州春秋曰:”** -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中的一句引用,可能指《九州春秋》这本书记载的内容。 [九州] 指中国,[春秋] 是指古代的典籍或史书。
  2. “傕等在陕,皆恐怖,急拥兵自守。胡文才、杨整修皆凉州大人,而司徒王允素所不善也。及李傕之叛,允乃呼文才、整修使东解释之,不假借以温颜,谓曰:“关东鼠子欲何为邪?卿往呼之。” - 李傕等人在陕西地区因恐惧而急忙集中兵力防守。胡文才和杨整修都是凉州的大官,但司徒王允一直对他们有成见。当李傕背叛后,王允召集胡、杨到洛阳来调解,并告诉他们不必客气,直接说明关东人想做什么。 “傕、汜入长安城,屯南宫掖门,杀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吏民死者不可胜数。司徒王允挟天子上宣平城门避兵,傕等于城门下拜,伏地叩头。帝谓傕等曰:”卿无作威福,而乃放兵纵横,欲何为乎?“傕等曰:”董卓忠于陛下,而无故为吕布所杀。臣等为卓报绚,弗敢为逆也。” - 李傕和汜军进入长安城内,驻扎在南宫的掖门附近,杀害了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官员。长安城的官吏百姓因战乱死亡者无数。这时,王允带着天子来到宣平城门躲避战乱,李傕等人在城门下跪,磕头表示臣服。皇帝对李傕说:“你们没有做坏事,为什么要随意杀人呢?”李傕等人回答说:“董卓忠于陛下,却被无故杀害。我们替董卓报仇,不敢造反。”

译文与关键词注释

  • “李傕等人在陕西,皆恐怖,急拥兵自守。胡文才、杨整修皆凉州大人,而司徒王允素所不善也。及李傕之叛,允乃呼文才、整修使东解释之,不假借以温颜,谓曰:‘关东鼠子欲何为邪?卿往呼之。’于是二人往,实召兵而还。” - 在陕西省,李傕等人感到非常害怕,急忙集结军队进行自卫。胡文才和杨整修都是凉州的高级官员,但王允一直对他们有意见。当李傕反叛后,王允召见胡文才和杨整修到洛阳来解释情况,他并没有给他们面子,而是直接质问他们关东人想干什么。胡和杨二人去后回来招回了军队。
  • “司徒王允挟天子上宣平城门避兵,傕等于城门下拜,伏地叩头。帝谓傕等曰:”卿无作威福,而乃放兵纵横,欲何为乎?” - 司徒王允带着皇帝一起躲到了宣平城门,以避免战乱。李傕等人在城门下跪拜,磕头表示臣服。皇帝问李傕等人:“你们没有做坏事,为什么会随意杀人?”
  • “傕等曰:”董卓忠于陛下,而无故为吕布所杀。臣等为卓报绚,弗敢为逆也。” - 经过王允的解释后,李傕等人承认董卓忠于皇帝,但他被吕布无故杀害。为了替董卓报仇,他们不敢造反。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和人物之间的互动。李傕等人在陕西地区因恐惧而聚集士兵进行自卫,但他们并非无缘无故地杀人。与此同时,王允试图通过召唤胡文才和杨整修来解决问题,但最终他们返回并召集了自己的军队。皇帝质问李傕等人为何会随意杀害无辜的人。李傕等人承认董卓忠于皇帝,但他被吕布杀害。他们为了替董卓报仇,不敢反抗朝廷。整个事件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人物之间的紧张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