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一]典论曰:谭长而惠,尚少而美。绍妻刘氏爱尚,数称其才,绍亦奇其貌,欲以为后,未显而绍死。刘氏性酷妒,绍死,僵尸未殡,宠妾五人,刘尽杀之。以为死者有知,当复见绍于地下,乃叞头墨面以毁其形。尚又为尽杀死者之家。
注[二]英雄记曰:纪字符图。初,绍去董卓出奔,与许攸及纪俱诣冀州,绍以纪聪达有计策,甚亲信之,与共举事。后审配任用,与纪不睦。或有谗配于绍,绍问纪,纪称“配天性烈直,古人之节,不宜疑之”。绍曰:“君不恶之邪?”纪答曰:“先日所争者私情,今所陈者国事。”
绍善之,卒不废配。配由是更与纪为亲善。
注[三]魏氏春秋载刘表遗谭书曰:“天笃降害,祸难殷流,尊公殂殒,四海悼心。
贤胤承统,遐迩属望,咸欲展布旅力,以投盟主,虽亡之日,犹存之愿也。何寤青蝇飞于干旍,无极游于二垒,使股肱分为二体,背膂绝为异身!昔三王五伯,下及战国,父子相残,盖有之矣;然或欲以成王业,或欲以定霸功,或欲以显宗主,或欲以固頉嗣,未有弃亲即异,扤其本根,而能崇业济功,垂祚后世者也。若齐襄复九世之雠,士□卒荀偃之事,是故春秋美其义,君子称其信。夫伯游之恨于齐,未若*(文公)**[太公]*之忿曹;宣子之承业,未若仁君之继统也。且君子之违难不适雠国,岂可忘先君之怨,弃至亲之好,为万世之戒,遗同盟之耻哉!
”`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注释】
译文:
董卓,字仲颖,是陇西临洮人。年轻时喜欢行侠仗义,曾经到羌人中游玩,和那里的首领们都建立了友谊。后来回到家乡种地,那些首领中有人来投奔他,董卓与他一起回去,杀死了耕牛并一起宴乐。
赏析:
在《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中,董卓的故事揭示了他的早年行侠行为及其对羌族的友善关系,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政治活动奠定了基础。文中通过叙述董卓与其羌族首领们的交往,展示了他在早期就展现出的领导才能和人际交往能力。此外,文中还提到了董卓的“少时就行侠尚武”,这表明他不仅在青年时代就具有领导魅力和战略眼光,而且他的行为也体现了一种超越个人利益的宽广胸襟,这种特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非常难得的。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不仅是历史文献,也是了解三国时期人物性格和行为的窗口。通过对这段历史的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也能更深入地领会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