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乐毅攻齐,呼吸下齐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单故也。
布虽非乐毅,君亦非田单,可取布书与智者详共议之。“建得书,即遣主簿赍笺上礼,贡良马五匹。
建寻为臧霸所袭破,得建资实。布闻之,自将步骑向莒。高顺谏曰:“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端坐顾盼,远近自然畏服,不宜轻自出军;如或不捷,损名非小。”布不从。霸畏布*(引还)*钞暴,果登城拒守。布不能拔,引还下邳。霸后复与布和。
建安三年,布复叛为术,遣高顺攻刘备于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
太祖自征布,至其城下,遗布书,为陈祸福。布欲降,陈宫等自以负罪深,沮其计。[一]布遣人求救于术,*(术)*自将千余骑出战,败走,还保城,不敢出。[二]术亦不能救。
诗句
昔乐毅攻齐,呼吸下齐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单故也。
布虽非乐毅,君亦非田单,可取布书与智者详共议之。
建得书,即遣主簿赍笺上礼,贡良马五匹。
建寻为臧霸所袭破,得建资实。布闻之,自将步骑向莒。高顺谏曰:“将军躬杀董卓,威震夷狄,端坐顾盼,远近自然畏服,不宜轻自出军;如或不捷,损名非小。”布不从。霸畏布钞暴,果登城拒守。布不能拔,引还下邳。霸后复与布和。
建安三年,布复叛为术,遣高顺攻刘备于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
太祖自征布,至其城下,遗布书,为陈祸福。布欲降,陈宫等自以负罪深,沮其计。[一]布遣人求救于术,*(术)*自将千余骑出战,败走,还保城,不敢出。[二]术亦不能救。
译文
过去乐毅攻打齐国,短短几刻之间就占领了齐国七十多个城市,只有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池没有被占领的原因,是因为城中有田单的计谋。
吕布虽然不像乐毅那样英勇,您也不是田单那样的人,但可以拿吕布的书信让智者仔细商议一下。建得到书信后,立即派遣主簿带着信笺上礼,献上五匹良马。
建不久被臧霸偷袭而打败,得到了建的全部资实。吕布听说后,亲自率领步兵骑兵进攻莒城。高顺劝阻说:“将军亲手杀掉董卓,威震四方蛮夷,端坐不动就能令远近之人畏惧,不应该轻易出兵。如果这次出征不能成功,损害自己的名声也是很大的。”吕布没有听从他的劝告。臧霸害怕吕布残暴,果然登上城墙进行抵抗。吕布没能攻破城门,只得撤退回到下邳。后来臧霸又与吕布和解。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再次背叛投靠袁术,派遣高顺攻击刘备于沛县,并攻破了刘备的军队。曹操派夏侯惇去救援刘备,被高顺战败。
曹操亲自出征吕布,到达他的城下,送给吕布一封信,陈述利害得失。吕布打算投降,但由于陈宫等人认为自己罪过深重,便阻止了他的计划。吕布派人向袁术求援,但袁术自己亲自率领一千多骑兵出城应战,被吕布打败后返回城墙坚守,不敢再出来。袁术也没有办法援救吕布。
注释
- 昔乐毅攻齐: 乐毅是战国时期魏国人,曾帮助燕国攻打齐国,夺取了齐国的七十多个城池。
- 呼吸下齐七十余城: 形容乐毅攻下齐国的速度非常快,如同呼吸一样迅速。
- 唯莒、即墨二城不下: 指乐毅最终未能攻占齐国的两个主要城池——莒和即墨。
- 中有所因: 其中的原因是因为有田单的计谋。田单是战国末年齐国人,擅长用火攻战术。
- 不从: 不听从建议或命令。
- 霸畏布钞暴: 指臧霸因为惧怕吕布的残暴。
- 太祖自征布: 曹操亲自率兵讨伐吕布。
- 至其城下: 到达吕布的城外。
- 遗布书: 送给吕布一封信。
- 为陈祸福: 陈述对吕布的好处和坏处。
- 布欲降: 吕布打算投降。
- 陈宫等自以为负罪深: 陈宫等人认为自己的罪行太深重,从而阻止吕布投降。
- 布遣人求救于术: 吕布派人向袁术求助。
- 术自将千余骑出战: 袁术亲自率领一千多骑兵迎战吕布。
- 败走还保城: 被击败后退回城墙坚守。
- 不复救: 不再救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乐毅和吕布的不同行为和结果,展示了不同领导者在战争中的策略选择及其后果。乐毅以迅猛之势攻下齐国多座城池,而吕布虽然勇猛,却因缺乏谋略而多次陷入困境。诗中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领导者决策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忠诚与背叛之间的微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