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关羽围曹仁于樊,孙权遣使辞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二城,必自奔走,樊军之围,不救自解。乞密不漏,令羽有备。」太祖诘群臣,群臣咸言宜当密之。昭曰:「军事尚权,期于合宜。宜应权以密,而内露之。羽闻权上,若还自护,围则速解,便获其利。可使两贼相对衔持,坐待其弊。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又,围中将吏不知有救,计粮怖惧,傥有他意,为难不小。露之为便。且羽为人强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太祖曰:「善。」即敕救将徐晃以权书射着围里及羽屯中,围里闻之,志气百倍。羽果犹豫。权军至,得其二城,羽乃破败。
文帝即王位,拜昭将作大匠。及践阼,迁大鸿胪,进封右乡候。二年,分邑百户,赐昭弟访爵关内候,徙昭为侍中。三年,征东大将军曹休临江在洞浦口,自表:「愿将锐卒虎步江南,因敌取资,事必克捷;若其无臣,不须为念」。帝恐休便度江,驿马诏止。时昭侍侧,因曰:「窃见陛下有忧色,独以休济江故乎?今者渡江,人情所难,就休有此志,势不独行,当须诸将。臧霸等既富且贵,无复他望,但欲终其天年,保守禄祚而已,何肯乘危自投死地,以求侥幸?苟霸等不进,休意自沮。臣恐陛下虽有敕渡之诏,犹必沉吟,未便从命也。」是后无几,暴风吹贼船,悉诣休等营下,斩首获生,贼遂进散。诏敕诸军促渡。军未时进,贼救船遂至。
程昱字仲德,是东郡东阿人。他的身高大约八尺三寸,并且有漂亮的胡须。在黄巾起义的时候,县丞王度反应得很迅速,他烧毁了仓库。然后县令就逃离了城市,而一些官吏和平民则带着老人和孩子逃往渠丘山。
董昭字公仁,是济阴定陶人。他曾经被举为孝廉,担任过瘿陶长、柏人令,后来成为了袁绍的参军事。
在袁绍对抗公孙瓒的时候,巨鹿太守李邵和其他的官员们都认为,如果公孙瓒的军队强大的话,他们都希望把军队交给公孙瓒。然而董昭并不这样想,他认为公孙瓒的军队可能会带来危险。
孙权派遣使者去曹营,告诉他说:“我们派遣士兵去西面进攻曹操,想要取得关羽。江陵和公安两个城市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两个城市,关羽肯定会自己逃走。所以我们应该秘密地不去救援,这样就能避免关羽的包围,同时也不会让自己处于不利的位置。”曹操听到这个建议后,决定采取这个策略。他命令徐晃将军使用孙权的信件来射入围困关羽的军队之中,以及关羽的军营之内。这样一来,关羽的军队听到了消息后,士气大增。
孙权的军队到达之后,成功地攻取了这两个城池,并最终打败了关羽。
文帝在即位之后,任命董昭为将作大匠。当文帝即位之后,董昭升任为大鸿胪,并被封为右乡候。在文帝二年的时候,董昭的封邑增加到一百户。皇帝赐董昭的弟弟访问爵位为关内侯,并且把他调到了侍中的位置上。文帝三年的时候,征东大将军曹休正在洞口口驻军,他上书朝廷表示:“我想要率领精锐的士兵,像虎一样勇猛地渡过长江,利用敌军的力量来获取物资。如果我能够成功的话,那么我一定会获得巨大的胜利。如果我失败了的话,那么我就没有必要再去考虑其他的事情。”皇帝担心曹休会渡过长江,于是就用快马传递了一封诏书来阻止他,但是董昭当时在皇帝的身边,于是对皇帝说:“我私下观察到陛下的脸上有忧虑的神色,难道只是因为曹休渡过长江吗?现在渡江确实是个难题,因为人们都会觉得这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曹休真的有这个想法,那么他就不会单独行动,而是需要将领们一起前往支援。臧霸等人都已经变得非常富有而且地位很高,他们并没有其他的奢望,只是想要保全他们的生命而已。他们怎么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求取幸运呢?如果其他人不采取行动的话,那么曹休的想法自然就会打消。臣下恐怕陛下尽管下达了诏令让曹休渡过长江的命令,但是陛下还是会犹豫不决,不能立即做出决定。”这番话不久之后就得到了验证。突然之间,狂风大作,吹翻了许多船只,曹休等将军的船只也都被送到了曹休他们的营地之下。结果曹休和他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并击败了敌人。
《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是一部关于三国时期历史事件的记载。它通过记录了程昱、董昭等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中的表现和决策过程,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这部传记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且也是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