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即位,徙为领军将军,进爵昌陵亭侯,迁太尉。初,侍中高堂隆论郊祀事,以魏为舜后,推舜配天。济以为舜本姓妫,其苗曰田,非曹之先,着文以追诘隆。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扬等轻改法度。会有日蚀变,诏群臣问其得失,济上疏曰:「昔大舜佐治,戒在比周;周公辅政,慎于其朋;齐侯问灾,晏婴对以布惠;鲁君问异,臧孙答以缓役。应天塞变,乃实人事。今二贼未灭,将士暴露已数十年,男女怨旷,百姓贫苦。夫为国法度,惟命世大才,乃能张其纲维以垂于后,岂中下之吏所宜改易哉?终无益于治,适足伤民,望宜使文武之臣各守其职,率以清平,则和气祥瑞可感而致也。」
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臣忝宠上司,而爽敢苞藏祸心,此臣之无任也。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而上失其制,下受其弊。臣备宰司,民所具瞻。诚恐冒赏之渐自此而兴,推让之风由此而废。」
诗句:
齐王即位,徙为领军将军,进爵昌陵亭侯,迁太尉。初,侍中高堂隆论郊祀事,以魏为舜后,推舜配天。济以为舜本姓妫,其苗曰田,非曹之先,着文以追诘隆。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扬等轻改法度。会有日蚀变,诏群臣问其得失,济上疏曰:「昔大舜佐治,戒在比周;周公辅政,慎于其朋;齐侯问灾,晏婴对以布惠;鲁君问异,臧孙答以缓役。应天塞变,乃实人事。今二贼未灭,将士暴露已数十年,男女怨旷,百姓贫苦。夫为国法度,惟命世大才,乃能张其纲维以垂于后,岂中下之吏所宜改易哉?终无益于治,适足伤民,望宜使文武之臣各守其职,率以清平,则和气祥瑞可感而致也。」
译文:
齐王即位之后,程昱被调任为领军将军的职务。接着,程昱被封为昌陵亭侯,后来又升迁为太尉。当初,侍中高堂隆论述郊祀事宜,认为魏国是舜的后代,应该将舜作为上天的象征。程昱却认为舜的本姓是妫,他的后代叫做田,不是曹国的祖先,因此他写了一篇文字来质问高堂隆。在这个时候,曹爽独揽大权,丁谧、邓扬等人随意更改法度。当时出现了日食变异,朝廷召集群臣询问其中的原因和结果。程昱上奏说:“以前大舜辅佐治理国家,警惕在于相互勾结;周公辅佐朝政,谨慎在于与朋友保持距离;齐侯询问灾情,晏婴用布施恩惠回答;鲁君询问怪异的事,臧孙用缓和劳作的方法回答。应对天地的变化,才是实际的事情。如今曹爽和司马懿没有消灭掉,将士们已经暴露在外几十年了,男女之间都感到遗憾,百姓生活贫困困苦。治理国家的法律制度,需要那些能够超越常人的大才能人,才能维护它并让它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