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岁,俱加侍中、光禄大夫。景初二年,辽东平定,以参谋之功,各近爵,封本县,放方城侯,资中都侯。
其年,帝寝疾,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及领军将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辅政。宇性恭良,陈诚固辞。帝引见放、资,入卧内,问曰:「燕王正尔为?」放、资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不?」
放,资因赞成之。又深陈宜速召太尉司马宣王,以纲维皇室。帝纳其言,即以黄纸授放作诏。放、资既出,帝意复变,诏止宣王勿使来。寻更见放、资曰:「我自召太尉,而曹肇等反使吾止之,几败吾事!」命更为诏,帝独召爽与放、资惧受诏命,遂免宇、献、肇、朗官。太尉亦至,登床受诏,然后帝崩。齐王即位,以放、资决定大谋,增邑三百,放并前千一百,资千户;封爱子一人亭侯,次子骑都尉,馀子皆郎中。正始元年,更加放左光禄大夫,资右光禄大夫,金印紫绶,仪同三司。六年,放转骠骑,资卫将军,领监、令如故。七年,复封子一人亭侯,各年老逊位,以列侯朝朔望,位特进。曹爽诛后,复以资为侍中,领中书令。嘉平二年,放薨,谥曰敬侯。子正嗣。资复逊位归第,就拜骡骑将军,转侍中,特进如故。三年薨,谥曰贞侯。子宏嗣。
程昱宇仲德,东郡东阿人也。
长八尺三寸,美须髯。
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
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
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
出城西五六里止屯。
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为然。
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于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大呼言“贼已至”,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求得县令,遂共城守。
度等来攻城,不能下,欲去。
昱率吏民开城门急击之,度等破走。
译文:
程昱宇仲德(字仲德),东郡东阿人。
身高八尺三寸,胡须浓密。
黄巾起义爆发时,县丞王度响应,烧毁仓库。
县令带着百姓和老人小孩向东奔逃到渠丘山。
程昱让手下的人暗中侦察王度等人的动向,发现他们占领了一座空城,无法守住。
程昱就对县中的豪绅薛房等人说:“现在王度等人虽然占领了一座城池,但不能长久居住下去。这只不过是想要抢夺财物罢了,没有攻打城池的坚固意志。你们为什么不同声一致回到城中守卫呢?而且这座城池地势较高、城墙又厚实、储备的粮食也很充足,我们现在如果回去请求县令,共同坚守城池,王度他们一定不能持久,我们一定能打败他们!”
薛房等人认为程昱说的对,于是不听敌人的威吓。程昱就派遣一些士兵在东山上举起旗帜引诱敌人上钩。他命令薛房等人看见旗帜后大声呼喊,说“敌军已经来到”,然后他们一起下山奔赴城中防守。那些县令和其他官员们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共同坚守城池,最终将王度等人击败。
赏析:
《三国志》是陈寿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三国志》记载了从东汉末年到晋初近一百年的历史,包括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中《魏书》主要讲述了曹魏时期的历史,而本文就是其中的一段内容。
文章描述了程昱如何利用智慧和勇气帮助当地百姓抵御外敌的事迹。程昱是东郡东阿人,他身材魁梧,胡须浓密。黄巾起义爆发时,县丞王度响应号召,烧毁了县城的仓库并企图占据城池。然而,程昱却用他的聪明才智和勇敢行为帮助当地百姓坚守城池并最终战胜了敌人。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程昱的智慧和勇气,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坚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