馥子靖,黄初中从黄门侍郎迁庐江太守,诏曰:“卿父昔为彼州,今卿复据此郡,可谓克负荷者也。”转在河内,迁尚书,赐爵关内侯,出为河南尹。散骑常侍应璩书与靖曰:“入作纳言,出临京任。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必具,无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封符指期,无流连之吏。鳏寡孤独,蒙廪振之实。加之以明擿幽微,重之以秉宪不挠;有司供承王命,百里垂拱仰办。虽昔赵、张、三王之治,未足以方也。”靖为政类如此。初虽如碎密,终于百姓便之,有馥遗风。母丧去官,后为大司农卫尉,进封广陆亭侯,邑三百户。
上疏陈儒训之本曰:“夫学者,治乱之轨仪,圣人之大教也。自黄初以来,崇立太学二十余年,而寡有成者,盖由博士选轻,诸生避役,高门子弟,耻非其伦,故无学者。虽有其名而无其人,虽设其教而无其功。直高选博士,取行为人表,经任人师者,掌教国子。依遵古法,使二千石以上子孙,年从十五,皆入太学。明制黜陟荣辱之路,其经明行修者,则进之以崇德;荒教废业者,则退之以惩恶;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浮华交游,不禁自息矣。阐弘大化,以绥未宾;六合承风,远人来格。此圣人之教,致治之本也。”
诗句:馥子靖,黄初中从黄门侍郎迁庐江太守,诏曰:“卿父昔为彼州,今卿复据此郡,可谓克负荷者也。”
译文:刘馥的儿子刘靖,在黄初年间,由黄门侍郎升至庐江太守。文帝下诏说:“你的父亲曾经任职于那个州,现在你又能担任这个郡的长官,可以说是能够承受重任。”
解析:
- 诗句背景介绍:
- 黄初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个年号,大约在公元220年至226年期间使用。在这个时期,刘馥作为汉朝末年的官员,因政治局势动荡而南迁至扬州避乱。
- 黄初中指的是黄初年中的某一年,即公元220年至226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刘靖由黄门侍郎升任庐江太守。
- 诗句关键词解释:
- 黄初: 指三国时期的曹魏的第一个年号,约公元前220年至公元220年。在这个时期,刘靖被任命为庐江太守。
- 黄门侍郎: 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职责包括参与皇帝的日常事务和礼仪活动,负责传达诏令、记录皇帝言行等。在这里,刘靖通过这个职务得以晋升。
- 庐江: 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刘靖在此担任太守,治理庐江地区。
- 诏: 古代帝王或诸侯发出的文书,具有法律效力。文帝(曹丕)在这里指的是汉献帝的儿子曹丕,他在位时对刘靖进行了提拔。
- 卿父: 是对高级官员父亲的尊称。这里指刘馥,刘靖的父亲。
- 彼州: 指的是现在的某个州,这里指庐江所在的地方州。
- 今卿: 是指现在的你,即刘靖。
- 克负荷者: 意为能够承担起重任的人。这里用来称赞刘靖能够继承并发扬其父的政绩。
- 诗句赏析:
- 此句反映了刘靖在父亲刘馥的政治遗产基础上,继续其事业,体现了父子之间的传承和责任感。刘靖不仅继承了庐江太守的职位,还被文帝赞誉能够“克负荷者”,说明他对父亲的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继承,同时也展示了他个人的政治才能和社会责任感。此句也表达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评价的标准,即不仅要有政绩,更要有承接前人事业的能力。
-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句诗反映了东汉末年到曹魏时期的官场文化和政治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官员往往需要在政治上有明确的表现和成就,才能得到朝廷的认可和提升。刘靖的故事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同时也展现了个人品质和能力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三国志》中关于刘馥及其子刘靖的记载进行详细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刘家父子的历史事迹和时代背景,还可以从中领悟到古代官场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此外,这段描述还展示了古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认可和评价机制,以及个人品德和能力在官场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