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先时,民有徙充都内者,后县调当作船,徙民恐其不办,乃相率私还助之,其见爱如此,迁元城令,人为丞相主簿。朗以为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而郡国无蒐狩习战之备故也。今虽五等未可复行,可令州郡并置兵,外备四夷,内威不轨,于策为长。又以为宜复井田。往者以民各有累世之业,难中夺之,是以至今。
今承大乱之后,民人分散,土业无主,皆为公田,宜及此时复之。议虽未施行,然州郡领兵,朗本意也。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雅好人伦典籍,乡人李觌等盛得名誉,朗常显贬下之;后觌等败,时人服焉。钟繇、王粲着论云:“非圣人不能致太平。”朗以为“伊、颜之徒虽非圣人,使得数世相承,太平可致,”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遣命布衣幅巾,敛以时服,州人追思之。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先时,民有徙充都内者,后县调当作船,徙民恐其不办,乃相率私还助之,其见爱如此,迁元城令,人为丞相主簿。朗以为天下土崩之势,由秦灭五等之制,而郡国无蒐狩习战之备故也。今虽五等未可复行,可令州郡并置兵,外备四夷,内威不轨,于策为长。又以为宜复井田。往者以民各有累世之业,难中夺之,是以至今。今承大乱之后,民人分散,土业无主,皆为公田,宜及此时复之。
诗句与译文:
诗句:
- 年二十二:刘司马梁张温贾传(《三国志·魏书》卷十一)
- 解析:刘司马梁张温贾传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史书之一,记录了魏文帝曹丕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这里的“二十二”指的是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的作者,即刘馥的年龄,大约在二十四至二十五岁之间。
- 太祖辟为司空掾属:太祖即曹操,辟为司空掾属意指被曹操任命为司空的书记官,负责记录和整理文件工作。
- 除成皋令:除……为……的意思,表示任命某人担任某职位,这里指任命刘馥为成皋县的县令。成皋在今天的河南省西部。
- 以病去:因病辞职,这里的“病”可能是指身体原因,如疾病或身体不适。
- 复为堂阳长:“复为”意味着再次出任官职,“堂阳长”是一种地方行政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 其治务宽惠:他的治理方法注重宽厚仁慈,不使用严厉的刑罚。
- 不行鞭杖:不使用鞭打和棍棒等体罚方式对待人民。
- 而民不犯禁:尽管采取了宽松的治理方式,民众仍然遵守法律,没有违法行为发生。
- 先时:以前、当初的时候。
- 百姓:老百姓、普通民众。
- 迁徙:迁移、搬迁。
- 充都内:将居民迁移到都城中。
- 调作船:征调百姓制作运输船只的材料或物资。
- 见爱如此:受到如此的喜爱,这里指百姓对刘馥的深厚感情。
- 元城令:元城这个地方的县令。
- 丞相主簿:丞相手下的一名助手,协助处理政务。
- 天下土崩之势:整个天下即将崩溃的趋势。
- 由秦灭五等之制:由于秦朝废除了五等制度,导致郡国缺乏狩猎和战斗训练。
- 可令州郡并置兵:建议让各州郡都设立军队,以应对外族侵扰和内部叛乱。
- 于策为长:从长远来看,这是最好的策略。
- 宜复井田:应当恢复井田制。
- 往者以民各有累世之业:以往时因为百姓各自拥有世代相传的事业,难以从中夺取。
- 难中夺之:很难从中夺取。
- 是以至今:因此直到现在。
- 承大乱之后: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争或动乱之后。
- 民人分散:百姓们被迫分散各地,失去原有的土地和房产。
- 士业无主:士人的田地没有了主人。
- 皆为公田:都被政府收走作为公有土地。
- 宜及此时:应该趁这个机会。
- 复之:恢复原来的状态。
- 议虽未施行:虽然还没有真正实施。
- 然州郡领兵:然而各州郡都有军队存在。
- 朗本意也:这是朗原本的想法。
- 迁兖州刺史:调任兖州刺史,治理那里的政务。
- 政化大行:政绩良好,深受百姓的爱戴。
- 百姓称之:百姓们称赞他。
- 虽在军旅:虽然他在军中服役。
- 常粗衣恶食:经常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劣的食物。
- 俭以率下:节俭地管理下属。
- 雅好人伦典籍:喜欢文学经典。
- 乡人李觌等盛得名誉:同乡李觌等人因为名声显赫而得到重用。
- 朗常显贬下之:刘朗常常公开批评李觌等人。
- 后觌等败:后来李觌等人失败了。
- 时服:当时人们都很佩服。
- 钟繇、王粲着论云:钟繇、王粲著有论述说。
- 非圣人不能致太平:不是圣人也不能实现太平。
- 遗昌武亭侯:封赠子遗为昌武亭侯,邑百户。
- 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他的弟弟刘孚又因儿子刘望继承父亲的爵位。
- 遗薨:刘遗去世。
- 望子洪嗣:刘望的儿子刘洪继承了爵位[疫]。
赏析:
《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是一篇记载东汉末年至三国初期历史的人物传记。其中,刘司马梁张温贾传主要讲述了刘馥、刘朗及其家族的事迹和贡献。通过这段历史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官员任免程序以及社会风貌等方面的信息。例如,文中提到了刘馥被任命担任不同地方的县令和太守等职务,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官僚制度和人才选拔机制。同时,刘馥在担任地方长官期间,注重推行儒家思想,提倡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原则,这些行为在当时社会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文中还涉及了刘郎对于政治改革的看法,认为恢复井田制度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反映了他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和远见卓识。最后,文章还涉及到了刘朗的个人品质和他在官场上的影响力,通过他的行为和言论展示了一位政治家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