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子秀嗣。秀薨,子凯嗣。咸熙中,开建五等,以济着勋前朝,改封凯为下蔡子。

刘放,字子弃,涿郡人。汉广阳顺王子西乡侯宏后也。历郡纲纪,举孝廉。遭世大乱,时渔阳王松据其土,放往依之。太祖克冀州,放说松曰:「往者董卓作逆,英雄并起,阻兵擅命,人自封殖,惟曹公能拔拯危乱,翼戴天子,奉辞伐罪,所向必克。以二袁之强,守则淮南冰消,战则官渡大败;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速至者渐福,后服者先亡,此乃不俟终日驰骛之时也。昔黥布弃南面之尊,仗剑归汉,诚识废兴之理,审去就之分也。将军宜投身委命,厚自结纳。「松然之。会太祖讨衰潭于南皮,以书招松,松举雍奴、泉州、安次以附之。放为松答太祖书,其文甚丽。太祖既善之,又闻其说,由是遂辟放。建安十年,与松俱至。太祖大悦,谓放曰:」昔班彪依窦融而有河西之功,今一何相似也!「乃以放参司空军事,历主簿记室,出为合阳、诩、赞令。

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诗句解读

  1. 固辞 - 表达了坚决拒绝的态度。
  2. 是岁薨 - 指出该事件发生的年份,并提到去世的时间。
  3. 谥曰景侯 - 根据谥法给予的称号,表示对逝者的尊敬和评价。
  4. 子秀嗣 - 继承爵位的人的名字。
  5. 咸熙中 - 指明了一个特定的时期,可能是三国时期的另一个阶段。
  6. 开建五等 - 开始实行五等制,可能与政治制度有关。
  7. 以济着勋前朝 - 表明某人为前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8. 改封凯为下蔡子 - 更改了某人的封号,显示其地位的提升或荣誉。
  9. 渔阳王松据其土 - 渔阳王占据某地,可能涉及政治或领土争夺。
  10. 太祖克冀州 - 指曹操攻克冀州的事件,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行动之一。
  11. 放说松曰 - 刘放对渔阳王说的话,显示了他的智慧和策略。
  12. 速至者渐福,后服者先亡 - 表达了迅速行动会带来好处,而犹豫不决则会招致失败的思想。
  13. 弃南面之尊 - 形容放弃高位,回归本初,体现了一种谦逊态度。
  14. 仗剑归汉 - 比喻放下权势或地位,回到原来的地方。
  15. 审去就之分 - 认识到进退之间的选择和重要性。
  16. 疾驰之时也 - 强调在特定时刻迅速采取行动的重要性。
  17. 废兴之理 - 关于事物兴衰变化的道理。
  18. 审去就之分 - 认识到进退之间的选择和重要性。
  19. 将清河朔 - 意图清除黄河以北的土地。
  20. 威刑既合 - 表示力量和法律的结合。
  21. 大势以见 - 形势已明朗可见。
  22. 不俟终日驰骛之时也 - 描述迅速行动的时代特征。
  23. 识废兴之理,审去就之分 - 识别事物的兴衰规律,明智决定去留。
  24. 昔黥布弃南面之尊 - 引用历史人物黥布的故事来说明放弃权势的重要性。
  25. 诚识废兴之理,审去就之分 - 明确理解兴衰和取舍的道理。
  26. 将军宜投身委命 - 建议将军放下身段,听从他人的指挥。
  27. 太祖讨衰潭于南皮 - 指曹操在南皮地区讨伐袁绍的行动。
  28. 以书招松 - 写信邀请渔阳王加入曹操阵营。
  29. 放为松答太祖书 - 刘放作为回信,回复了曹操的信。
  30. 太祖善之 - 曹操欣赏刘放的回答,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31. 由是遂辟放 - 因此任命刘放为官。
  32. 与松俱至 - 刘放和渔阳王一同到达曹操那里。
  33. 太祖大悦 - 曹操非常高兴。
  34. 谓放曰:」昔班彪依窦融而有河西之功,今一何相似也!「 - 曹操称赞刘放有如东汉班彪一样的能力,并称自己也有类似的功劳。
  35. 乃以放参司空军事 - 让刘放参与司空军事事务。
  36. 历主簿记室 - 担任主簿和记室的工作。
  37. 出为合阳、诩、赞令 - 被派出到合阳、诩、赞等地任职。

译文及注释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身高八尺三寸,胡须浓密。黄巾起义爆发时,县丞王度反应不力,烧毁仓库。县令逃跑,吏民带着老幼逃往渠丘山。程昱派人侦查王度的军队,发现他们虽然占领了一座空城,但无法坚守。于是程昱建议让城中的官吏百姓回来守卫城池,因为城中高墙厚垒,储存了许多粮食。如果回去请求县令坚守,王度肯定无法持久进攻,我们就能够攻破他。薛房等人认为程昱的建议很好,但是一些愚笨的百姓不相信这些建议。程昱便派遣几名骑兵在东山上举着旗帜,让薛房等人看到,然后大喊“贼兵来了”,让他们下山攻打王度军,王度军队败逃。

赏析与解析

《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话,展示了古代政治斗争的智慧与策略,反映了不同人物之间的心理活动、智谋运用和道德理念。

  • 固辞是岁薨谥曰景侯等词语,揭示了人物面对重大选择时的坚定立场和高尚节操。
  • 子秀嗣改封凯为下蔡子等情节,表现了家族荣耀与个人命运的紧密关联。
  • 咸熙中一词的使用,暗示了三国时期政治变革的背景。
  • 开建五等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复杂性。
  • 以济着勋前朝展现了对前朝的忠诚及其带来的荣耀。
  • 改封凯为下蔡子则展示了权力转移和政治格局的变化。
  • 渔阳王松据其土太祖克冀州两个情节,描绘了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激烈场景。
  • 速至者渐福,后服者先亡深刻揭示了快速行动的重要性和犹豫的后果。
  • 弃南面之尊仗剑归汉两句,传达了人物放下权力,追求内心平静的决心。
  • 审去就之分将清河朔等表述,强调了明智决策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
  • 疾驰之时也不识废兴之理,审去就之分等句子,揭示了抓住机遇与正确评估形势的重要性。
  • 昔黥布弃南面之尊诚识废兴之理,审去就之分等典故,强调了历史经验的借鉴作用。
  • 将军宜投身委命这句建议,体现了忠诚和服从的重要性。
  • 太祖讨衰潭于南皮描述了曹操的军事行动和战略部署。
  • 放为松答太祖书展示了双方的书信交流,以及曹操对刘放回应的高度认可。
  • 太祖善之由是遂辟放等情节,描绘了曹操的认可和信任。
  • 与松俱至太祖大悦等叙述,反映了两人合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 谓放曰:」昔班彪依窦融而有河西之功,今一何相似也!「一句,通过比较历史人物的成功经验,激励刘放继续努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