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河右扰乱,隔绝不通,敦煌太守马艾卒官,府又无丞。功曹张恭素有学行,郡人推行长史事,恩信甚着,乃遣子就东诣太祖,请太守。时酒泉黄华、张掖张进各据其郡,欲与恭艾并势。就至酒泉,为华所拘执,劫以白刃。就终不回,私与恭疏曰:“大人率厉敦煌,忠义显然,岂以就在困厄之中而替之哉?昔乐羊食子,李通覆家,经国之臣,宁怀妻孥邪?今大军垂至,但当促兵以掎之耳;愿不以下流之爱,使就有恨于黄壤也。”恭即遣从弟华攻酒泉沙头、乾齐二县。恭又连兵寻继华后,以为首尾之援。
别遣铁骑二百,迎史官属,东缘酒泉北塞,径出张掖北河,逢迎太守尹奉。于是张进须黄华之助;华欲救进,西顾恭兵,恐急击其后,遂诣金城太守苏则降。就竟平安。奉得之官。黄初二年,下诏褒扬,赐恭爵关内侯,拜西域戊己校尉。数岁征还,将授以侍臣之位,而以子就代焉。恭至敦煌,固辞疾笃。太和中卒,赠执金吾。就后为金城太守,父子着称于西州。
三国志·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1. 原文
先是,河右扰乱,隔绝不通,敦煌太守马艾卒官,府又无丞。功曹张恭素有学行,郡人推行长史事,恩信甚着,乃遣子就东诣太祖,请太守。时酒泉黄华、张掖张进各据其郡,欲与恭艾并势。就至酒泉,为华所拘执,劫以白刃。就终不回,私与恭疏曰:“大人率厉敦煌,忠义显然,岂以就在困厄之中而替之哉?昔乐羊食子,李通覆家,经国之臣,宁怀妻孥邪?今大军垂至,但当促兵以掎之耳;愿不以下流之爱,使就有恨于黄壤也。”恭即遣从弟华攻酒泉沙头、乾齐二县。恭又连兵寻继华后,以为首尾之援。别遣铁骑二百,迎史官属,东缘酒泉北塞,径出张掖北河,逢迎太守尹奉。于是张进须黄华之助;华欲救进,西顾恭兵,恐急击其后,遂诣金城太守苏则降。就竟平安。奉得之官。黄初二年,下诏褒扬,赐恭爵关内侯,拜西域戊己校尉。数岁征还,将授以侍臣之位,而以子就代焉。恭至敦煌,固辞疾笃。太和中卒,赠执金吾。就后为金城太守,父子着称于西州。
2. 译文
在黄河以南地区出现混乱,相互隔断,无法通行,敦煌太守马艾在任上去世,郡府中没有丞官。功曹张恭素有学问品行,郡内推举他担任长史,受到人们的广泛信任和尊重。于是派儿子到东方前往曹操处请求任命他为太守。当时,酒泉的黄华和张掖的张进分别占据自己的郡地,想要与张恭共同对抗马艾。张恭到达酒泉,被黄华拘捕,并被劫持使用白刃威胁。张恭始终不屈服,私下给张恭写信说:“大人您率领着敦煌,忠诚正义非常显著,怎么能因为我就处在困境之中而取代我呢?以前乐羊吃了自己生的儿子,李通家破国灭,都是国家重臣,难道会忘记妻子儿女吗?现在大敌即将到来,只需要催促军队来牵制敌人就行了;希望不要因为对下级的爱而使我在黄泉之下产生遗憾。”张恭立刻派遣堂弟张华攻击酒泉的沙头和乾齐两地。张恭又联合兵力追击张华的军队,形成首尾相顾的防御态势。另外派出两百名铁骑士迎接史官随军行动,向东沿着酒泉北边边界前进,经过张掖北边河面进入张掖,迎接太守尹奉。这样张进需要黄华的帮助;黄华想要救援张进,向西观察张恭的军队,担心急攻其背后,于是向金城太守苏则投降。张进最终平安无事。尹奉得到委任后上任。黄初二年,朝廷下诏表彰张恭的功劳和德行,赐封他为关内侯,任命他为西域戊己校尉。几年后他被召回京城,将要授予他侍中大臣的职位,却让儿子张就接替了他的职位。张恭到达敦煌后,坚决推托生病严重。太和年间去世,追赠为执金吾。后来张就成为金城太守,父子俩在西部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3. 注释
- 臧霸:泰山人,父亲曾因私人杀人而被太守下令逮捕。
- 张恭:山阳巨野人,跟随父亲学习法律,依法处理案件不受个人感情影响。
- 李典:字曼成,山阳巨野人,跟随曹操征战有功,被封为关内侯,后担任西域戊己校尉。
- 黄华:酒泉黄华地人,企图帮助张进抵抗张恭。
- 尹奉:张掖尹奉,被朝廷征召为太守。
- 苏则:金城太守,接受张恭父子的推荐,最终成功抵御敌军。
- 张进:张掖张进,试图借助黄华之力抵抗张恭。
- 黄初二年:指三国时期曹丕统治下的黄初年间。
- 下诏褒扬:朝廷下诏表彰张恭的功绩。
- 关内侯:古代的一种爵位称号,此处指封赏的爵位。
- 戊己校尉:负责西域事务的官员,此处指张恭的官职。
- 数岁征还:几年后被召回京城任职。
- 太和中卒:太和年间去世。
赏析
《三国志》中的这段记载展示了张恭的忠诚、智慧以及在危难时刻坚守岗位的精神风貌。张恭在面对个人生死存亡之际,依然能保持冷静思考,通过巧妙的言辞和策略来维护国家利益和个人尊严。他的这种行为体现了儒家“忠义”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展示了古代士大夫在面对重大政治冲突时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智慧。此外,张恭的故事也反映了古代官场斗争的复杂性和艰难程度,以及个人在国家大事面前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