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
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
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至葬,赐銮辂、龙旗,虎贲百人,如汉东平王故事。子楷嗣,徙封中牟。五年,改封任城县。
太和六年,复改封任城国,食五县二千五百户。青龙三年,楷坐私遣官属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正始七年,徙封济南,三千户。正元、景元初,连增邑,凡四千四百户。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沦,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这首诗是《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的原文。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以及对其赏析:
-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
- 曹操东归,任命陈群担任越骑将军,并留在长安。当曹操抵达洛阳时,他染病了,于是派驿站紧急召陈群,但陈群还没到,曹操就去世了。
- 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
- 曹丕继位为魏王,陈群与其他诸侯被封为王后回到自己的封地。皇帝下诏说:“遵循先王的原则,表彰有功之臣、亲近之人,并建立亲属,开创国家,因此能够守护家族大业,抵御外患。陈群先前奉命北伐,平定边疆,功绩卓著。增加其食邑五千户,连同之前的总共万户。”
- 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至葬,赐銮辂、龙旗,虎贲百人,如汉东平王故事。子楷嗣,徙封中牟。五年,改封任城县。
- 黄初二年(221年),陈群被晋封为公;三年(220年),陈群被立为任城王;四年(221年),陈群朝会京都,因病在住所去世,谧号“威”;去世后,朝廷赏赐銮辂、龙旗等物,还有虎贲百人,如同汉献帝时东平王的故事;他的长子陈楷继续继承爵位,后来被改封中牟县;又过了五年(217年),朝廷将陈群的封国重新改封为任城县。
- 太和六年,复改封任城国,食五县二千五百户。青龙三年,楷坐私遣官属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正始七年,徙封济南,三千户。正元、景元初,连增邑,凡四千四百户。
- 太和六年(232年),重新改封陈群为任城国,食邑五县、二千五百户;青龙三年(235年),因为陈楷擅自派遣下属人员向中尚方制造器物,导致减少两千户食邑;正始七年(246年),将封地改封给济南郡,获得三千户食邑;正元、景元年间(249年—254年),陈群连续增加了食邑数目,总计四千四百户。
-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沦,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年仅十岁左右,已能背诵《诗经》、《论语》和各种辞赋数十万言,而且善于写作文章。曹操曾看过曹植的文章,并问他:“你的文章是请别人代写的吗?”曹植跪拜回答说:“文章是我亲自创作的,不是请人代写的。”当时邺城的铜爵台刚建成,曹操带着其他儿子登上台去,让每个孩子都写一篇赋。曹植一挥而就完成了文章,内容非常出色,曹操很惊讶。曹植性格简单朴素,不喜欢繁文缛节。他的乘车、马匹、衣服装饰都很朴素不讲究华丽。每次曹操召见他,他都能迅速应答,因此特别受到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