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菑侯。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二十二年,增植邑五千,并前万户。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诗句:
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
译文:
毛遂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小国,只要有才能和决心,也有可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在魏国这样的大国中,也应该有这样的人。
关键词解释:
-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的平原君门客,以其勇敢和机智著称。
- 赵之陪隶:赵国的一个小人物,但毛遂却能借机为赵国出谋划策,显示出他的不凡才华。
- 假锥囊之喻:比喻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发挥最大的作用。
- 寤主立功:唤醒君主,建立功业。
- 巍巍大魏:指东汉末年的魏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
- 多士之朝:指人才济济、政治清明的国家。
- 慷慨死难之臣:指勇于牺牲自己,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人。
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引用《孟子》中的典故,强调了即使在国家不安定、局势复杂的情况下,也应有像毛遂这样的英雄人物出现,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斗。同时,也指出了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众多有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应该敢于面对困难,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