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见先武皇帝武臣宿将,年耆即世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阵,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舟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禽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策。虽身分蜀境,首县吴阙,犹生之年也。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衂,辍食弃餐,奋袂攘衽,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
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故兵者不可豫言,临难而制变者也。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
【诗句】
伏见先武皇帝武臣宿将,年耆即世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阵,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舟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译文】
我见到先武皇帝是武官和老将,那些年岁已高而去世的人已经听说了。虽然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并不缺乏,但作为宿将的老兵仍然熟悉战场,我不自量力地想为朝廷效力,希望在最微小的贡献上报答国家的恩情。如果陛下能发出前所未有的诏令,让我这样的臣子能够贡献一点力量,让我能够在西面归属大将军麾下,担任一个队伍的指挥;或者在东面归属大司马,统领一支船队的责任,我会毫不犹豫地冒险前行,驾着船奋勇前进,冲破敌人的防线,成为士兵们的前驱。虽然我不能捕获孙权或者诸葛亮,但我希望能俘虏他们的精锐部队,消灭他们的丑类,我一定会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胜利,来弥补我的终生遗憾,使我的名字记载在史册上,使我的事迹列入朝廷的档案。即使我被派遣到蜀国境内,被斩首悬挂吴国的宫门,那也是我活过的日子。假如我有什么才能没有被使用,一生默默无闻,白白地享有尊贵的地位却无法为朝廷做出更大的贡献,那么即使荣华富贵,也没有任何用处,死亡也无损于生命的价值,白白地承受高位和重禄,就像禽息鸟那样,最终只能白白地度过一生。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听到东部军队失去了防备,我军遭受了损失,我放下手中的食物,丢掉手中的饭食,挥动着衣袖擦拭自己的衣服,抚摸着剑柄向东张望,但我的心已经在吴会了。
【赏析】
此诗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渴望和忠诚,表达了他愿意为国尽忠、勇往直前的壮志豪情。通过对比自己与古代英雄们的经历和成就,诗人表现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国家安危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