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复上疏陈审举之义,曰:臣闻天地协气而万物生,君臣合德而庶政成;五帝之世非皆智,三季之末非皆愚,用与不用,知与不知也。既时有举贤之名,而无得贤之实,必各援其类而进矣。谚曰:“相门有相,将门有将。”夫相者,文德昭者也;将者,武功烈者也。文德昭,则可以匡国朝,致雍熙,稷、契、夔、龙是也;武功烈,则可以征不庭,威四夷,南仲、方叔是矣。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殷周二王是矣。

若夫龌龊近步,遵常守故,安足为陛下言哉?故阴阳不和,三光不畅,官旷无人,庶政不整者,三司之责也。疆场骚动,方隅内侵,没军丧众,干戈不息者,边将之忧也。岂可虚荷国宠而不称其任哉?故任益隆者负益重,位益高者责益深,《书》称“无旷庶官”,《诗》有“职恩其忧”,此其义也。

植复上疏陈审举之义,曰:臣闻天地协气而万物生,君臣合德而庶政成;五帝之世非皆智,三季之末非皆愚,用与不用,知与不知也。既时有举贤之名,而无得贤之实,必各援其类而进矣。谚曰:“相门有相,将门有将。”夫相者,文德昭者也;将者,武功烈者也。文德昭,则可以匡国朝,致雍熙,稷、契、夔、龙是也;武功烈,则可以征不庭,威四夷,南仲、方叔是矣。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殷周二王是矣。
若夫龌龊近步,遵常守故,安足为陛下言哉?故阴阳不和,三光不畅,官旷无人,庶政不整者,三司之责也。疆场骚动,方隅内侵,没军丧众,干戈不息者,边将之忧也。岂可虚荷国宠而不称其任哉?故任益隆者负益重,位益高者责益深,《书》称“无旷庶官”,《诗》有“职恩其忧”,此其义也。
注释:

  1. 植:指三国时期的曹植(字子建),他是曹操的儿子,曾任魏国的太子太傅。
  2. 复:再一次,重新。
  3. 上疏:向皇帝提交奏章。
  4. 审举:审慎地选拔人才。
  5. 天地协气:自然界的和谐气息。
  6. 君臣合德:君主与臣子之间的道德契合。
  7. 稷、契、夔、龙:古代传说中的四位圣人(传说中尧舜时代的贤臣)。
  8. 伊尹:商朝的大臣,商汤时期的贤相。
  9. 吕尚:即姜子牙,西周初年的名臣。
  10. 南仲、方叔:都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将领。
  11. 龌龊近步:形容人做事拘泥小节,不追求大业。
  12. 疆场:边境地带。
  13. 干戈:古时的兵器,这里指战争。
  14. 三司:这里指的是国家的高级官员。
  15. 无旷庶官:没有空闲的官位。
  16. 职恩其忧:职责所在应当感到忧虑。

译文:
曹植再次上疏陈述审慎选拔人才的道理,说:我听说自然界的和谐气息孕育万物生长,君主和臣子的道德修养成就了国家的政治清明;五帝时代并不是每个人都非常聪明智慧,夏末秋初也并不都是愚昧无知,使用人才和不被使用的人,是因为了解他们还是不了解他们的原因。既然有举荐贤能的美名,却没有得到真正贤能的人才,必然是因为各自的家族推荐自己的同类人物而被推举出来的。俗话说:“门阀高贵的人家出宰相,将帅之家出将军。”所谓宰相,是指有文德的杰出人物;所谓将军,是指有武功的杰出人物。有文德的杰出人物,能够辅佐国君治理国家,实现国家的繁荣安定,像稷、契、夔、龙等人那样;有武功的杰出人物,能够征战四方,使敌人屈服,像南仲、方叔那样。从前伊尹作为低贱的陪嫁臣子入宫,后来吕尚作为地位低下的渔夫被商汤重用,到后来他们都成为了君王身边的谋士,他们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书中提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殷朝和周朝的两位君主就是如此。
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行事,循规蹈矩,遵守旧有的制度,这怎么能称得上是为国家尽心尽力呢?因此,当国家政治混乱,天象不正常,官吏们空缺,国家政务得不到整顿时,这是负责官员的责任。在边境地区发生冲突和入侵,使得军队伤亡惨重,战火连绵不断时,这是边疆将领的忧虑。怎么可以空享国恩却不尽到责任呢?因此,职位越尊贵就越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官职越高就越要承担更重大的使命。书里说:“没有闲置的官职。”《诗经》中有“职守所系应深感忧虑”,说的就是这个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