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体天真之淑圣,登神机以继统,冀闻‘康哉’之歌,偃武行文之美。而数年以来,水旱不时,民困衣食,师徒之发,岁岁增调,加东有覆败之军,西有殪没之将,至使蚌蛤浮翔于淮、泗,鼲鼬讙哗于林木。臣每念之,未尝不辍食而挥餐,临觞而搤腕矣。
昔汉文发代,疑朝有变,宋昌曰:“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有齐、楚、淮南、琅邪,此则磐石之宗,愿王勿疑。”臣伏惟陛下远览姬文二虢之援,中虑周成召、毕之辅,下存宋昌磐石之固。昔骐骥之于吴阪,可谓困矣,及其伯乐相之,孙邮御之,形体不劳而坐取千里。盖伯乐善御马,明君善御臣;伯乐驰千里,明君致太平;诚任贤使能之明效也。若朝司惟良,万机内理,武将行师,方难克弭。陛下可得雍容都城,何事劳动銮驾,暴露于边境哉?
诗句解读
- 陛下体天真之淑圣,登神机以继统:陛下继承了天赋予的美德和智慧。
- 冀闻‘康哉’之歌,偃武行文之美:希望听到“安康”的歌谣,实现文治武功的理想。
- 而数年以来,水旱不时,民困衣食:但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困苦。
- 师行岁岁增调:军队每年都需增加军费开支。
- 加东有覆败之军,西有殪没之将:东部有战败的军队,西部有战死的将领。
- 蚌蛤浮翔于淮、泗,鼲鼬讙哗于林木:蚌蛤在淮河、泗水一带漂浮,而鼲鼬在林木中喧哗。
- 臣每念之,未尝不辍食而挥餐,临觞而搤腕矣:我时常想这些问题,常常停止进食,拿起酒杯。
- 昔汉文发代,疑朝有变:汉朝文帝时期,有人怀疑朝廷会有变故。
- 宋昌曰:“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有齐、楚、淮南、琅邪”:宋昌说:“内有亲近的朱虚侯和东牟侯,外有齐、楚、淮南王、琅邪王这样的亲族。”
- 此则磐石之宗,愿王勿疑:这些人是坚不可摧的基础。
- 臣伏惟陛下远览姬文二虢之援:臣子认为陛下能借鉴周文王和虢国的支持。
- 中虑周成召、毕之辅:又像周成王和毕公高一样受到辅佐。
- 下存宋昌磐石之固:保持如宋昌那样坚固不动摇。
- 昔骐骥之于吴阪,可谓困矣:就像千里马在吴阪上遇到障碍,处境艰难。
- 及其伯乐相之,孙邮御之,形体不劳而坐取千里:但有了伯乐(善于识别人才的良马)来帮助它,孙阳(驭手)驾着它,就能不费力而获得千里马。
- 盖伯乐善御马,明君善御臣:因为伯乐善于驾驭马,明智的君主能够善于使用臣子。
- 伯乐驰千里,明君致太平:伯乐驰骋千里,明智的君主可以带来天下太平。
译文及注释
- 陛下继承了天赋予的美德和智慧,继承了皇位并继续统治国家。
- 希望听到“安康”的歌谣,实现文治武功的理想。
- 但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困苦。
- 军队每年都需要增加军费开支。
- 东部有战败的军队,西部有战死的将领。
- 蚌蛤在淮河、泗水一带漂浮,而鼲鼬在林木中喧哗。
- 我时常想这些问题,常常停止进食,拿起酒杯。
- 以前汉朝文帝时期,有人怀疑朝廷会有变故。
- 宋昌说:“内有亲近的朱虚侯和东牟侯,外有齐、楚、淮南王、琅邪王这样的亲族。”
- 这些人是坚不可摧的基础。
- 臣子认为陛下能借鉴周文王和虢国的支持。
- 又像周成王和毕公高一样受到辅佐。
- 保持如宋昌那样坚固不动摇。
- 就像千里马在吴阪上遇到障碍,处境艰难。
- 有了伯乐的帮助,孙阳(驭手)驾着它,就能不费力而获得千里马。
- 因为伯乐善于驾驭马,明智的君主能够善于使用臣子。
- 伯乐驰骋千里,明智的君主可以带来天下太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君主应如何用人以及治国理念的一种看法。作者通过历史事例,强调了君主需要有识人之明,同时要善于运用贤才。诗中通过对比“康哉”与“偃武行文”,表达了一种理想的统治方式——既要有武力的支撑,也要有良好的治理,实现国家的和平与繁荣。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的“文武兼备”的理念,强调了军事力量与文治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对贤能人士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