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退,军还,转为左仆射。诸葛涎作乱寿春,司马文王率六军军丘头,泰总署行台。
司马景王、文王皆与泰亲友,及沛国武陔亦与泰善。文王问陔曰:“玄伯何如其父司空也?”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统)[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泰前后以功增邑二千六百户,赐子弟一人亭侯,二人关内侯。景元元年薨,追赠司空,谥曰穆侯。子恂嗣。恂薨,无嗣。弟温绍封。咸熙中开建五等,以泰着勋前朝,改封温为慎子。
陈矫字季弼,广陵东阳人也。避乱江东及东城,辞孙策、袁术之命,还本郡。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使矫诣许。谓曰:“许下论议,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
矫还曰:“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登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修疾恶,有识有议,吾敬赵元达。
三国志·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
【原文】:
峻退,军还,转为左仆射。诸葛诞作乱寿春,司马文王率六军军丘头,泰总署行台。
司马景王、文王皆与泰亲友,及沛国武陔亦与泰善。文王问陔曰:“玄伯何如其父司空也?”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统)[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泰前后以功增邑二千六百户,赐子弟一人亭侯,二人关内侯。景元元年薨,追赠司空,谥曰穆侯。子恂嗣。恂薨,无嗣。弟温绍封。咸熙中开建五等,以泰着勋前朝,改封温为慎子。
【译文】:
峻退军返回,转为左仆射。诸葛诞在寿春作乱,司马文王率领六军到达丘头,桓泰主持行台事务。
司马师和文王都与桓泰关系亲近,以及沛国的武陔也和桓泰交好。文王向武陔问道:“玄伯的父亲是司空吗?”武陔说:“他通达典雅、广博流畅,能够承担天下之教化责任的人,不及他的父辈。”司马文王称赞他。桓泰因功劳增加了两千六百户的食邑,赐予一个子弟亭侯,两个人关内侯。景元元年去世,追赠司空,谥号为穆侯。儿子桓恂继承爵位。桓恂去世后,没有继承人。弟弟桓温被继封。在咸熙年间建立五等爵制,因为桓泰功勋卓著于前朝,改封桓温为慎子。
赏析
《三国志·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是一部描绘三国时期人物事迹的重要历史文献。本文通过叙述桓阶在魏末的政治生涯及其与同僚的交往,展示了其忠诚、智慧和卓越才能的形象。《三国志》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书之一,以其详实的历史记录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著称。本文不仅记录了人物的生平事迹,更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风貌,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作用。
文章通过对桓阶从军转任到最终担任重要职务的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其深厚的政治素养和卓越的领导能力。桓阶在军中的表现尤为突出,不仅能够迅速适应各种复杂的军事环境,还能够妥善处理各类危机,显示了他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而在转入政务之后,他又能够有效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处理国家大事,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文中对于桓阶与同僚之间的互动也进行了深入描写,尤其是他如何与司马文王等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并通过互相支持共同为国家的利益努力。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三国时期是非常难得的,也是桓阶能够取得一系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桓阶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勇气,更是令人敬佩。无论是对抗叛乱还是应对政治危机,他都始终保持着冷静和理智,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桓阶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在三国这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每个人的行为和选择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因此,桓阶的故事不仅是对个人的表彰,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精神风貌的一种展现。
《三国志·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人们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为之努力奋斗。这些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