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围寿春,议者多欲急攻之,大将军以为: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今三叛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将使同就戮,吾当以全策縻之,可坐而制也。诞以二年五月反,三年二月破灭。六军按甲,深沟高垒,而诞自困,竟不烦攻而克。及破寿春,议者又以为淮南仍为叛逆,吴兵室家在江南,不可纵,宜悉坑之。

大将军以为:古之用兵。全因为上,戮其元恶而已。吴兵就得亡还,适可以示中国之弘耳。一无所杀,分布三河近郡以安处之。

唐咨本利城人。黄初中,利城郡反。杀太守徐箕,推咨为主。文帝遣诸军讨破之,咨走入海,遂亡至吴,官至左将军。封侯、持节。诞、钦屠戮,咨亦生擒,三叛皆获,天下快焉。拜咨安远将军,其余裨将咸假号位,吴众悦服。江东感之,皆不诛其家。其淮南将吏士民诸为诞所胁略者,惟诛其首逆,余皆秋赦之。听鸯、虎收敛钦丧,给其车牛,致葬旧墓。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

根据《三国志·魏书·王毋丘诸葛邓钟传》,我们逐句解读并翻译这段古文,以展示原文和译文的对应关系。以下是对该文本的逐句释义:

“初围寿春,议者多欲急攻之”,其中“初”指的是刚开始的时候,“围寿春”指的是围攻寿春城,“议者多欲急攻之”表示议论的人大多主张快速进攻。
接着是“大将军以为: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这里的“大将军”指的是大将军曹真,他的观点是,如果强行攻打,不仅城墙坚固而且兵多将广,一旦力竭,还有外部敌人夹击,这非常危险。
然后是“今三叛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将使同就戮,吾当以全策縻之,可坐而制也”,这里提到了三个反叛势力在一座孤城中聚集的情况,他预测上天可能会让这些人一同被消灭,因此他会采取周全的策略来控制局面。
接下来是“诞以二年五月反”,“诞以二年五月反”指的是诸葛诞在公元252年(嘉平三年)五月发动叛乱。
再接下来是“三年二月破灭”,意思是在三年二月被消灭。
然后是“六军按甲,深沟高垒”,“六军按甲”指的是六军整齐排列,准备战斗;“深沟高垒”则是指挖掘深沟,筑起坚固的城堡。
接着是“而诞自困,竟不烦攻而克”,虽然诸葛诞自感困境,但最终并没有进行过多攻击就取得了胜利。
“及破寿春,议者又以为淮南仍为叛逆”,“及破寿春”指的是攻克了寿春城;“议者又以为淮南仍为叛逆”表示议论的人再次认为淮南仍然是一个叛逆势力。

通过对这段古文的逐句分析与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背景。同时,它也展示了古代战争中的策略和智慧,以及军事将领们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战术和策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