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俗少纲纪,国邑虽有主帅,邑落杂居,不能善相制御。无跪拜之礼。居处作草屋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幼男女之别。其葬有椁无棺,不知乘牛马,牛马尽于送死。以璎珠为财宝。或以缀衣为饰,或以县颈垂耳,不以金银锦绣为珍。其人性强勇,魁头露紒。如灵兵,衣布袍,足履革(足乔)踏。其国中有所为及官家使筑城郭,诸年少勇健者,皆凿脊皮,以大绳贯之,又以丈许木锸之,通日欢呼作力,不以为痛,既以劝作,且以为健。常以五月下种讫,祭鬼神,群聚歌舞,饮酒昼夜无休。其舞,数十—人惧起相随,踏地低昂,手足相应,节奏有似铎舞。

十月农功毕,亦复如之。信鬼神,园邑各立一人主祭天神,名之天君。又诸国各有别邑,名之为苏涂。立大木,悬铃鼓,事鬼神。诸亡逃至其中,皆不还之,好作贼。其立苏涂之义,有似浮屠,而所行善恶有异。其北方近郡诸国差晓礼俗,其远处直如囚徒奴婢相聚。无他珍宝。禽兽草木略与中国同。出大栗,大如梨。又出细尾鸡。其尾皆长五尺余。其男子时时有文身。又有州胡在马韩之西海中大岛上,其人差短小,言语不与韩同,皆髡头如鲜卑,但衣韦,好养牛及猪。其衣有上无下,略如裸势。乘船往来,市买韩中。

翻译如下:

  1. 乌丸人少规矩:乌丸人习俗中,少有固定规则与礼节。他们居住在没有明确界限的地方,部落间杂居而难以进行有效管理。乌丸人不使用跪拜之礼,住所多为简陋的草屋土室,形制类似坟墓,家庭成员共同居住其中,不分老幼性别。他们的葬礼是裸葬,没有棺椁,他们认为牛马等动物在死亡后能够继续为人类服务。乌丸人重视璎珠作为财富的象征,甚至用它来装饰衣物,或悬挂在颈上作为饰品,而不是金银锦绣这类贵重物品。他们的强悍性格使得他们喜欢挑战和战斗,甚至将勇敢作为荣誉的标志。乌丸人以五月为播种结束之时,他们会举行仪式祭祀鬼神,聚集人群歌舞庆祝,饮酒无休。他们的舞蹈由数十人一起表演,节奏鲜明,动作协调。十月农事结束后,也会如法举行类似活动,信服于鬼神,每个村庄都有专门的祭司负责。他们崇拜天君,即天神的守护者,各部落有自己的独立祭坛。他们尊重自然规律,对动植物的保护与崇拜也较为特殊。

  2. 东夷文化独特性:乌丸鲜卑东夷传中的文化特色体现在他们对自然的尊崇、社会组织的特点以及宗教信仰的独特性。东夷人的风俗习惯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以及对祖先的崇拜,这种文化背景对他们的社会结构和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乌丸人的生活:乌丸人的生活简朴,他们的居所多为简陋的草屋土室。他们的社会结构松散,缺乏严格的等级制度。他们的社会组织以家族为单位,男女平等,但也存在一些特定的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

  4. 乌丸人的服饰:乌丸人的服饰简单实用,多采用天然材料制作。他们的服装设计注重实用性,既能够适应户外环境,又能够体现身份和地位。乌丸人还善于利用自然资源进行装饰,如使用璎珠作为饰品,悬挂在颈上作为饰品。

  5. 乌丸人的武器:乌丸人的武器主要是弓箭和棍棒。他们擅长使用弓箭进行远程射击,同时也会使用棍棒进行近战攻击。乌丸人的武器制造工艺精湛,能够制造出锋利且坚固的兵器。

  6. 乌丸人的饮食:乌丸人的饮食以肉类为主,尤其是牛肉和羊肉。他们还喜欢吃鱼虾等水产食品。乌丸人的饮食方式丰富多样,既有烹饪方式又有食用习惯。

  7. 乌丸人的节日:乌丸人的节日主要有春天和夏天两个时期。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们会举行各种庆典活动;夏天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人们会举办宴会和庆祝活动。

  8. 乌丸人的音乐舞蹈:在乌丸人的日常生活中,音乐和舞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音乐用于表达情感和传达信息,舞蹈则是一种娱乐方式和文化传承的手段。

乌丸鲜卑东夷传通过丰富的描述,展现了乌丸人独特的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宗教信仰以及生活方式,反映了古代东北地区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共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