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南渡一海千余里,名曰渤海。至一大国,官亦曰卑狗,副曰卑奴母离。方可三百里,多竹木丛林,有三千许家,差有田地,耕田犹不足食,亦南北市籴。又渡一海,千余里至末卢国,有四千余户,滨山海居,草木茂盛,行不见前人。好捕鱼鳆,水无深浅,皆沉没取之。

东南陆行五百里,到伊都国,官曰尔支,副曰泄漠觚、柄渠觚。有千余户,世有王,皆统属女王国,郡使往来常所驻。东南至奴国百里,官曰兕马觚、副曰卑奴母离,有二万余户。东行至不弥国百里,官曰多模,副曰卑奴母离,有千余家。南至投马国,水行二十日,官曰弥弥,副曰弥弥那利,可五万余户。南至邪马壹国,女王之所都,水行十日,陆行一月。官有伊支马,次曰弥马升,次曰弥马获支,次曰奴佳鞮,可七万余户。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记载了三国时期乌丸、鲜卑和东夷等民族的分布和情况。以下是对原文及译文的逐句注释:

  1. 原文
    延康初,又各遣使献马。文帝立素利、弥加为归义王。素利与比能更相攻击。太和二年,素利死。子小,以弟成律归为王,代摄其众。
  • 译文:延康初年,各部落派遣使者贡献马匹给曹丕。曹丕封素利和弥加以为归义王。素利和比能相互争斗。太和二年,素利去世。他的小儿子以弟弟成律归为王,接替并统领其部众。
  1. 原文
    东南陆行五百里,到伊都国,官曰尔支,副曰泄漠觚、柄渠觚。有千余户,世有王,皆统属女王国,郡使往来常所驻。
  • 译文:从东南方向陆路行走五百里,到达伊都国。伊都国的官员称为尔支,副官称为泄漠觚、柄渠觚。这里有千余户人家,世世代代都有王统治,都隶属女王国,郡使在这里来往经常驻扎。
  1. 原文
    南至投马国,水行二十日,官曰弥弥,副曰弥弥那利,可五万余户。南至邪马壹国,女王之所都,水行十日,陆行一月。官有伊支马,次曰弥马升,次曰弥马获支,次曰奴佳鞮,可七万余户。
  • 译文:向南行驶到投马国,需要水行二十天才能到达,那里的官员称为弥弥,副官称为弥弥那利,共有五万多户。南面抵达邪马壹国,这是女王的都城所在地,需要水行十天,陆行一个月。那里有伊支马,其次是弥马升,再次是弥马获支,最末是奴佳鞮,总共有七万多户。
  1. 原文
    其山川草木禽兽不可胜载,土多斥卤。
  • 译文:这里的山川、草木、禽兽种类繁多,数不胜数。这里的土壤大多是盐碱地。
  1. 原文
    自大武之后,天下散乱,元恶大首在蜀、汉,此二国不讨,无以镇安百姓。
  • 译文:自从大武王朝之后,天下分散混乱,最大的恶人大多生活在蜀和汉地区。如果不先讨伐这两个国家,就不能安定百姓。
  1. 原文
    今欲兴师举事,须得贤才,而四方未平,诸夏鼎沸,求如韩信者百无一有。
  • 译文:现在要想兴兵出征,必须找到贤能的人才,而各地还未平定,中原也处于动乱之中。寻找像韩信那样的人才,一个也没有。
  1. 原文
    今宜以时北征乌丸三单于。
  • 译文:如今应该趁时北上征伐乌丸的三个单于。
  1. 原文
    东渡海,余卢国,女国,朱纪国,朝鲜国,卒至于界。
  • 译文:向东航行过海,到达了余卢国、女国、朱纪国、朝鲜国,最终到达边界处。
  1. 原文
    又各遣使献马。文帝立素利、弥加为归义王。素利与比能更相攻击。太和二年,素利死。子小,以弟成律归为王,代摄其众。
  • 译文:又各自派遣使者前来贡献马匹。曹丕册封素利和弥加以为归义王。素利和比能相互争斗。太和二年,素利去世。他的儿子小,以弟弟成律归为王,接替并统领其部众。

这些注释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中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