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甚欢悦。时诸葛亮与备相随。肃谓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备遂到夏口,遣亮使权,肃亦反命。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阁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近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

【诗句及译文】:

  • 刘备非常高兴,当时诸葛亮也跟在刘备身边。鲁肃对诸葛亮说:“我与子瑜是好朋友。”随即一起结为好友。刘备于是到了夏口,派遣诸葛亮出使东吴,鲁肃也回报情况。
  • 正好孙权得到了曹操东进的询问,和众将商议,大家都劝说孙权迎接曹操,但鲁肃却一言不发。孙权起身更衣,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了解他的心意,握住鲁肃的手说:“你打算说什么?”鲁肃回答说:“刚才我观察了众人的议论,他们只是想要误导将军,不值得与您共同谋划大事。现在我认为可以迎接曹操,但您不行。为什么呢?现在如果我去迎接曹操,曹操会把我交还乡里。比较一下我与曹的地位,仍然不失为曹的一个部属,可以乘坐小牛车、跟随手下士卒、结交文人士大夫、官职晋升后仍然不失为州郡长官。而您去迎接曹操,您又将归宿何处呢?希望早日确定大计,不要用众人的主张。”孙权叹息说:“这些建议的人,很不符合我的心意;而现在你开阔地提出大计划,完全与我相同,这是上天把你赐给我的礼物啊。”当时周瑜被使者召至鄱阳,鲁肃劝他召回周瑜。于是委任周瑜负责事务,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制定策略。曹操被击败逃跑,鲁肃首先返回,孙权大力邀请鲁肃入见。鲁肃将要进入官阁拜谢时,孙权起身行礼,因此对他说:“子敬,孤亲自下马迎接您,足以彰显您的才华吗?”鲁肃靠近说:“不够。”众人听到这番话,无不惊愕。坐下以后,慢慢举起马鞭说话说道:“希望陛下的威德能普照四海。”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孙权在赤壁之战之后,面对曹操的威胁,需要做出战略决策。鲁肃作为孙权身边的谋士,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的建议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局势的深刻理解和对孙权的支持。

鲁肃的建议中,他提到了曹操可能的回应和后果,这反映了他在深思熟虑后提出的策略。他认为,如果曹操真的来攻,那么孙权应该迎头而上,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对抗强大的敌人。同时,他也强调了与孙权之间的亲密关系,认为这样的关系对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鲁肃的话语中透露出的自信和决断力,以及他对形势的准确把握,都显示了他作为一个优秀谋士的价值。他的建议不仅有助于孙权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且也为他赢得了孙权的信任和尊重。

这首诗是一段重要的历史记载,它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和个人英雄主义。鲁肃的建议和行动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智者和勇士的形象,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