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渐渍平中,以绝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

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

晋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诣建平,荆州刺史杨肇至西陵。抗令张咸固守其城;公安督孙遵巡南岸御祜;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拒胤。身率三军,凭围对肇。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曰:“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肇至经月。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虑阐畜力项领,伺视间隙,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诗句:

  1. 江陵平衍,道路通利。
    译文:长江沿线地区已平坦开阔,道路畅通无阻。
    注释:江陵(今湖北省宜都市),位于长江中游,地势平坦,是吴国的重要军事和交通枢纽。

  2. 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渐渍平中,以绝寇叛。
    译文:孙权命令江陵督军张咸建造大型水坝来控制水源,逐步淹没平原地带,以阻止敌寇的叛乱。
    注释:敕(chì),命令;堰(yàn),大型的水坝;渍(zì),淹没。

  3. 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
    译文:陆逊打算利用被堰截留的水,乘船运送粮食,扬言要破坏水坝以打通步兵的行进路线。
    注释:祜(hù),陆逊;因(jīn),利用;浮船,指用船载着粮食前行;扬声,大声宣扬;破堰,破坏堰塞水道,使河水泛滥。

  4. 抗闻,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
    译文:陆逊听说后,立即命张咸迅速破坏了水坝。众将领都感到困惑不解,多次劝阻无效。
    注释:抗(kàng),指孙权;咸,张咸;亟(jí),迅速;破之,即破坏水坝。

  5. 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
    译文:陆逊到达当阳时,得知水坝已被摧毁,于是改为用车运粮,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注释:当阳,地名,在今湖北当阳县附近;改船,改变运输方式;车运,用车装载粮食前进;大费损功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6. 晋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诣建平,荆州刺史杨肇至西陵。抗令张咸固守其城;公安督孙遵巡南岸御祜;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拒胤。身率三军,凭围对肇。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曰:“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肇至经月。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虑阐畜力项领,伺视间隙,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译文:晋朝的巴东监军徐胤率领水军抵达建平,荆州刺史杨肇到达西陵。孙权命令张咸坚守城池;公安督孙遵巡逻南岸防备陆逊;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抵抗徐胤。孙权亲自率领三军,依托城垒抵御杨肇。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逃往杨肇那里。孙权说:“朱赞是军中的老臣,知道我军的虚实。我常担心夷族的士兵平时未经训练,如果敌人进攻围攻,一定会从此处开始。”于是在夜间调换了夷族人的身份,任命他们为将军。第二天,杨肇果然攻击原来的夷族士兵驻地,孙权下令回军攻击他们。箭矢和石块像下雨一样落下,杨肇的军队死伤惨重。经过一个月,杨肇的军队力尽而逃。孙权想要追击他们,但考虑到张阐积蓄力量、寻找机会偷袭的情况,兵力不足以分散追击,于是只是敲击战鼓告诫军队,像是要追击的样子。杨肇的军队十分恐慌,纷纷脱掉铠甲逃跑,孙权派轻装骑兵紧追不舍。杨肇的军队彻底失败,陆逊等人全部撤回。孙权最终占领了西陵城,杀了张阐家族和他的高级将领官员,从此以下的官员请求宽恕的有几万口人。修复城墙,回到乐乡,神态平静自如,因此得到将士们的欢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