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钧天九奏,既其上帝;葛天八阕,爰乃皇时。自《咸》《英》以降,亦无得而论矣。至于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有娀谣乎飞燕,始为北声;夏甲叹于东阳,东音以发;殷整思于西河,西音以兴。音声推移,亦不一概矣。
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盲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是以师旷觇风于盛衰,季札鉴微于兴废,精之至也。
夫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先王慎焉,务塞淫滥。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自雅声浸微,溺音腾沸。秦燔《乐经》,汉初绍复,制氏纪其铿锵,叔孙定其容与。于是《武德》兴乎高祖,《四时》广于孝文。虽摹《韶》《夏》,而颇袭秦旧,中和之响,阒其不还。
暨武帝崇礼,始立乐府,总赵代之音,撮齐楚之气,延年以曼声协律,朱、马以《骚》体制歌。《桂华》杂曲,丽而不经;《赤雁》群篇,靡而非典;河间荐雅而罕御,故汲黯致讥于《天马》也。至宣帝雅颂,诗效《鹿鸣》,迩及元成,稍广淫乐。正音乖俗,其难也如此!暨后郊庙,惟杂雅章,辞虽典文,而律非夔旷。
【诗名】《乐府》
【译文】
文心雕龙·乐府
《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
钧天九奏,既其上帝;葛天八阕,爰及皇时。
自咸英以降,亦无得而论矣。
至于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有娀谣乎飞燕,始为北声;夏甲叹于东阳,东音以发;殷整思于西河,西音以兴;音声推移,亦不一概矣。
匹夫庶妇,讴吟土风;官采言,乐盲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是以师旷觇风于盛衰,季札鉴微于兴废,精之至也。
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先王慎焉,务塞淫滥。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
赏析:
在《文心雕龙·乐府》中,刘勰通过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阐述了乐府的源流、功能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乐府不仅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体,更是一个时代文化的反映和传播工具。文章首先追溯了乐府的历史起源,提到自《咸》、《英》以来,乐府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它如何从一个官府的音乐机构转变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
刘勰深入分析了乐府的功能和作用,指出乐府不仅用于朝廷祭祀或宴会时的配乐,还广泛用于收集民间歌谣,使之成为反映社会风俗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载体。这种功能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使得乐府成为了一个强大的文化传播工具。
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乐府的艺术特点和影响。刘勰认为乐府注重音乐与文学的结合,通过旋律和歌词的紧密结合,传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乐府也以其独特的叙事性和叙事风格,展现了汉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刘勰通过对汉乐府的分析和赏析,展示了乐府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认为汉乐府不仅是汉代文学的瑰宝,也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通过对汉乐府的赏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乐府在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刘勰不仅对乐府的历史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还对乐府的艺术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读。他的观点为我们理解乐府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启示。
《文心雕龙·乐府》是一篇关于乐府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回顾了乐府的历史发展,分析了乐府的功能和艺术特点,还深入探讨了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对这篇文献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乐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