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辞必巧丽。丽辞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然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此扬子之所以追悔于雕虫,贻诮于雾縠者也。
赞曰:赋自《诗》出,分歧异派。写物图貌,蔚似雕画。滞必扬,言庸无隘。风归丽则,辞剪荑稗。
诗句翻译及赏析#### 1. “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
译文: 原本,登高的目的,是看到景物而引发情感。
注释: “原夫”(本来),”登高之旨”(登高的目的),”盖”(表示推测),”睹物兴情”(看到事物而引发情感)。
赏析: 这句话引出了文学创作的一个核心思想,即通过观察自然、社会等现象来激发作者的情感,进而创作出感人的文学作品。
2. “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辞必巧丽。”
译文: 情感因事物而起,所以内容必须明白雅致;事物因情感而显现,所以辞藻必须巧妙华丽。
注释: “情以物兴”(情感因事物而起),”故”(因此)、”义必明雅”(内容必须明白雅致)、”物以情观”(事物因情感而显现)、”故辞必巧丽”(辞藻必须巧妙华丽)。
赏析: 这句话强调了创作中的两个重要原则:一是情感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表达内容的明晰雅致。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辞藻的要求,即要求语言既要生动形象,又要富有美感。
3. “丽辞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
译文: 华丽的辞藻和优雅的内容,相互映衬,如同精心编织的彩色丝带和绘画中的色彩搭配一样。
注释: “丽辞”(华丽的辞藻)、”雅义”(优雅的内容)、”符采相胜”(相互映衬)、”如组织之品朱紫”(就像精心编织的彩色丝带)、”画绘之著玄黄”(就像绘画中的色彩搭配)。
赏析: 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辞藻与内容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4. “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
译文: 虽然文章新颖,但它有其本质;虽然色彩艳丽,它却有其来源。
注释: “文虽新”(虽然文章新颖)、”而有质”(却有其本质)、”色虽糅”(虽然色彩艳丽)、”而有本”(却有其来源)。
赏析: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一种独特理解,即尽管文学追求新颖和美感,但作品仍然要有其内在的本质和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追求。
5. “此立赋之大体也。”
译文: 这是撰写赋文的基本法则。
注释: “此”(这里)、”立赋之大体”(这是撰写赋文的基本法则)。
赏析: 这句话总结了前面几段讨论的内容,强调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 “然则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
译文: 那么,那些追逐表面技巧的人,抛弃了根本的东西,即使读了上千篇赋文,也会越来越迷惑于内容的实质,最终导致文学的华美外表损伤了它的根基。
注释: “然”(那么)、”逐末之俦”(追逐表面技巧的人)、”蔑弃其本”(抛弃了根本)、”虽读千赋”(即使读了上千篇赋文)、”愈惑体要”(越来越迷惑于内容的实质)、”遂使繁华损枝”(最终导致了文学的华美外表损伤了它的根基)、”膏腴害骨”(膏腴害骨)。
赏析: 这句话批评了一些人过分追求形式的华丽而忽视了内容的实质,认为这种做法最终只会损害文学的根本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