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始之至,颂居其极。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昔帝喾之世,咸墨为颂,以歌《九韶》。自商以下,文理允备。夫化偃一国谓之风,风正四方谓之雅,容告神明谓之颂。风雅序人,事兼变正;颂主告神,义必纯美。鲁国以公旦次编,商人以前王追录,斯乃宗庙之正歌,非宴飨之常咏也。《时迈》一篇,周公所制,哲人之颂,规式存焉。夫民各有心,勿壅惟口。晋舆之称原田,鲁民之刺裘鞸,直言不咏,短辞以讽,丘明子顺,并谓为诵,斯则野诵之变体,浸被乎人事矣。及三闾《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乃覃及细物矣。

至于秦政刻文,爰颂其德。汉之惠景,亦有述容。沿世并作,相继于时矣。若夫子云之表充国,孟坚之序戴侯,武仲之美显宗,史岑之述熹后,或拟《清庙》,或范《駉》、《那》,虽浅深不同,详略各异,其褒德显容,典章一也。至于班傅之《北征》、《西征》,变为序引,岂不褒过而谬体哉!马融之《广成》、《上林》,雅而似赋,何弄文而失质乎!又崔瑗《文学》,蔡邕《樊渠》,并致美于序,而简约乎篇。挚虞品藻,颇为精核。至云杂以风雅,而不变旨趣,徒张虚论,有似黄白之伪说矣。及魏晋杂颂,鲜有出辙。陈思所缀,以《皇子》为标;陆机积篇,惟《功臣》最显。其褒贬杂居,固末代之讹体也。

以下是对《文心雕龙·颂赞》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释义:“四始之至,颂居其极。” 这里的“四始”指的是诗歌创作的四个阶段,即风、雅、颂。而“颂居其极”意味着在诗歌的各种形式中,颂是最高级的形式。
  2. 译文:从远古时代开始,到商朝结束,文学理论和风格已经相当完善。在风雅颂中,风是用于描述一个国家的整体风貌,雅则是用于描绘四方的风土人情,颂则是用于赞美神明和帝王的伟大事迹。
  3. 注释:“风、雅、颂”是古代中国诗歌的三种基本体裁。风,即地方民歌,反映社会生活;雅,即朝廷正歌,表达道德理念;颂,即歌颂帝王功德,赞美其英明统治。
  4. 赏析:《颂赞》这篇文章通过讨论颂和颂的不同,强调了诗歌在表达美好德行和形象时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对古代诗歌的一种总结,也反映了当时文学理论的发展水平。

通过对《文心雕龙·颂赞》的深入解析,可以发现这篇作品不仅对古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还反映了刘勰对文学作品功能和美学价值的理解。这篇文章不仅是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中国传统诗歌发展的关键文献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