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七发》以下,作者继踵,观枚氏首唱,信独拔而伟丽矣。及傅毅《七激》,会清要之工;崔骃《七依》,入博雅之巧;张衡《七辨》,结采绵靡;崔瑗《七厉》,植义纯正;陈思《七启》,取美于宏壮;仲宣《七释》,致辨于事理。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馀家。或文丽而义暌,或理粹而辞驳。观其大抵所归,莫不高谈宫馆,壮语畋猎。穷瑰奇之服馔,极蛊媚之声色。甘意摇骨髓,艳词洞魂识,虽始之以淫侈,而终之以居正。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子云所谓“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者也。唯《七厉》叙贤,归以儒道,虽文非拔群,而意实卓尔矣。

自《连珠》以下,拟者间出。杜笃、贾逵之曹,刘珍、潘勖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可谓寿陵匍匐,非复邯郸之步;里丑捧心,不关西施之颦矣。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而裁章置句,广于旧篇,岂慕朱仲四寸之珰乎!夫文小易周,思闲可赡。足使义明而词净,事圆而音泽,磊磊自转,可称珠耳。

【诗句】:
文心雕龙·杂文
自《七发》以下,作者继踵,观枚氏首唱,信独拔而伟丽矣。及傅毅《七激》,会清要之工;崔骃《七依》,入博雅之巧;张衡《七辨》,结采绵靡;崔瑗《七厉》,植义纯正;陈思《七启》,取美于宏壮;仲宣《七释》,致辨于事理。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馀家。或文丽而义暌,或理粹而辞驳。观其大抵所归,莫不高谈宫馆,壮语畋猎。穷瑰奇之服馔,极蛊媚之声色。甘意摇骨髓,艳词洞魂识,虽始之以淫侈,而终之以居正。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子云所谓“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者也。唯《七厉》叙贤,归以儒道,虽文非拔群,而意实卓尔矣。

【译文】:
自《七发》之后,许多作者相继出现,观察枚乘的《七发》,确实能独自出众、雄伟华丽。到傅毅的《七激》时,他能领会并运用清新简练的技巧;崔骃的《七依》则融合了儒家的学问;张衡的《七辨》用优美的文采和连绵不断的文句吸引读者;陈思王曹植的《七启》在宏伟壮丽的风格方面有所借鉴;仲宣王刘邵的《七释》在阐释事理方面做得透彻明白。自桓麟的《七说》以后,左思的《七讽》以前,有许多作品如枝附叶从般地追随模仿,一共有十多家。有些文章外表华丽但内容空洞,有的文章内容深刻却文辞混乱。从整体上看,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喜欢谈论宫室楼台,大谈畋猎之事。他们描写奇异华美的服饰和声色迷幻的歌舞,令人陶醉。尽管开始时都是出于对奢靡生活的沉迷,但最后都回归到了儒家正统的思想。然而,他们的讽刺大多只是表面上的劝诫,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正是扬雄所说的:“就像弹奏《郑》《卫》的音乐,乐曲结束后又演奏《雅》乐一样。”只有《七厉》一文,它以叙述贤人为己任,回归儒家正统思想,虽然不是文采最出众的作品,但其意义却非常突出。

【赏析】:
本文选自《文心雕龙·杂文》。杂文是汉代文人用以发表议论、抒写感慨、评论时政和反映社会现实的文体。《七厉》是东汉时期文学家蔡邕所写的一篇杂文。

全篇围绕“贤人”这一主题展开论述,通过阐述贤人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表达了对贤人的敬仰之情。文章首先列举了众多赞美贤者的文章及其特点,然后指出这些赞美往往缺乏深度和实质内容,只是表面的华丽言辞。接着,文章强调了真正的贤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即儒家的仁义道德和正直的品质。最后,文章总结了全文的观点,指出真正优秀的文章应该能够反映出作者的真实思想和情感,而不是仅仅追求华丽的外表和形式。

整篇文章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不同作者的文章进行比较和评价,得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结论。这种写作手法使得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同时,文章还注重引用历史典故和名人名言来增强说服力和文化底蕴。这种引用方式既体现了文章的严谨性,也使得文章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