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域。类聚有贯,故不曲述也。
赞曰∶
伟矣前修,学坚才饱。负文馀力,飞靡弄巧。
枝辞攒映,嚖若参昴。慕颦之心,于焉只搅。
诗句
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域。类聚有贯,故不曲述也。
译文
仔细考察汉代以来的杂文,名称多种多样。有的讲述典章、诰命、誓词、问答,有的涉及广泛的文章、篇章。或者通过曲调、动作来表演、引导,或者吟唱、讽诵、咏叹。将所有的内容概括起来,都归于杂文的范围;对其中的意义进行甄别,分别归入讨论的范畴。由于内容聚集有条理,所以不再逐一叙述。
注释
- 详夫汉来杂文:详细地考察。
- 名号多品:名称和类型多样。
- 或:表示选择或列举。
- 典诰誓问:指帝王的诏令、诰辞以及皇帝的誓词和询问。
- 览略篇章:浏览广泛的文章。
- 曲操弄引:通过音乐节奏和引导来表现。
- 吟讽谣咏:吟诵、讽诵和吟咏。
- 总括其名:将各种内容概括起来。
- 并归杂文之区:归于杂文这一类别。
- 甄别其义:辨析它们的含义。
- 各入讨论之域:各自进入讨论的领域。
- 类聚有贯:内容有条理,归类有序。
- 不曲述也:不再逐一叙述。
赏析
此诗是一篇关于文学评论的文字,旨在评价汉代以来的杂文作品。诗人首先概述了杂文的种类,包括诏令、诰词、问答等不同形式的作品,然后指出这些作品各有特色,有的通过言辞来表达,有的则是通过动作和音乐来展现。接下来,诗人将这些作品归纳为一个整体,即“杂文”这一类别下,再对每篇作品进行辨析,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价值,最终强调了内容有条理的重要性,不再一一细述。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展现了他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评眼光。通过对杂文的分类、特点和价值的阐述,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尊重,也反映了他对于古代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