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轩辕之世,史有苍颉,主文之职,其来久矣。《曲礼》曰∶“史载笔。”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古者左史记事者,右史记言者。言经则《尚书》,事经则《春秋》也。唐虞流于典谟,商夏被于诰誓。洎周命维新,姬公定法,三正以班历,贯四时以联事。诸侯建邦,各有国史,彰善瘅恶,树之风声。自平王微弱,政不及雅,宪章散紊,彝伦攸斁。
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叹凤,临衢而泣麟,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因鲁史以修《春秋》。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标劝戒;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然睿旨幽隐,经文婉约,丘明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
【诗句】:文心雕龙 · 史传【译文】:开创草昧时代,岁月漫长而绵长,了解今天以认识古代,这是载籍的作用啊!轩辕之世,史有苍颉,主持文字的职责,这是很久以来的事情。《曲礼》说∶“史载笔。”史者,是使者。执笔左右,使之记载。古时候左史记事的,右史书言的。论述经书的是《尚书》,叙述事迹的是《春秋》。唐虞被典谟所传承,商夏被诰誓所影响。到了周代命令新变革,姬公确立法度,划分三正以编排历法,贯穿四时以联系事迹。诸侯建国,各自有国史,彰善瘅恶,树之风声。自平王微弱,政令不及雅正,典章散乱,伦常败坏。
【注释】:
- 开辟草昧:指开天辟地。
- 岁纪绵邈:岁月漫长。
- 居今识古:了解现在以认识古代。
- 轩辕之世:轩辕黄帝的时代。
- 史有苍颉:指苍颉这个人负责编写史书的工作。
- 主文之职:主管文书工作。
- 《曲礼》曰:“史载笔”:《曲礼》中说:“史官执笔书写。”
- 使也:使者。
- 执笔左右:执笔记录。
- 古者左史记事者,右史书言者:《尚书》中有左史记事、右史书言的说法。
- 言经则《尚书》:论述经书的是《尚书》。
- 事经则《春秋》:叙述历史事实的是《春秋》。
- 唐虞流于典谟:唐尧、虞舜时期将典籍流传下来。
- 商夏被于诰誓:商朝、夏朝时期颁布了诰誓。
- 洎周命维新:到了周代命令进行革新。
- 姬公定法:姬昌(周文王)确立了法令。
- 三正以班历:划分三正(孟冬、仲春、季春)来安排历法。
- 贯四时以联事:联系四季来记述事情。
- 诸侯建邦:分封诸侯建立国家。
- 彰善瘅恶:表扬善行,惩戒邪恶。
- 树之风声:树立风纪。
- 自平王微弱:从平王衰落开始。
- 政不及雅正:政治制度不完善,不能到达雅正的标准。
- 宪章散紊:法律制度混乱不堪。
- 彝伦攸斁:礼仪道德败坏。
- 夫子闵王道之缺:孔子同情周王室统治衰微,哀悼礼乐文化的衰退。
- 伤斯文之坠:对文化学术的沦丧感到痛惜。
- 静居以叹凤:静坐时感叹凤凰的稀少。
- 临衢而泣麟:站在街道边哭泣麒麟的出现,比喻太平盛世不再。
- 于是乃就太师以正《雅》、《颂》:于是孔子请教太师,纠正《诗经》的《雅》和《颂》。
- 因鲁史以修《春秋》:依据鲁国的史书来修纂《春秋》。
- 举得失以表黜陟:列举善恶得失来表彰或谴责人。
- 征存亡以标劝戒:考察存亡得失以表明勉励或警告。
- 褒见一字,贵逾轩冕:一个字得到赞扬,胜过头戴玉冠。
- 贬在片言,诛深斧钺:一句话受到批评,比用大斧砍头还重。
- 然睿旨幽隐,经文婉约:然而圣明的旨意深远含蓄,经文委婉细腻。
- 丘明同时,实得微言:孔子同时,获得了微妙的教诲。
- 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于是追溯本原,总结要旨,创立了传记体裁。
- 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传记,是转述的意思,转述圣人传授的教义给他之后的人。
- 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实在是圣人著述的羽翼,记录典籍的冠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