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纵横之世,史职犹存。秦并七王,而战国有策。盖录而弗叙,故即简而为名也。汉灭嬴项,武功积年。陆贾稽古,作《楚汉春秋》。爰及太史谈,世惟执简,子长继志,甄序帝勣。比尧称典,则位杂中贤;法孔题经,则文非玄圣。故取式《吕览》,通号曰纪。纪纲之号,亦宏称也。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虽殊古式,而得事序焉。尔其实录无隐之旨,博雅弘辩之才,爱奇反经之尤,条例踳落之失,叔皮论之详矣。
及班固述汉,因循前业,观司马迁之辞,思实过半。其《十志》该富,赞序弘丽,儒雅彬彬,信有遗味。至于宗经矩圣之典,端绪丰赡之功,遗亲攘美之罪,征贿鬻笔之愆,公理辨之究矣。观夫左氏缀事,附经间出,于文为约,而氏族难明。及史迁各传,人始区详而易览,述者宗焉。及孝惠委机,吕后摄政,班史立纪,违经失实,何则?庖牺以来,未闻女帝者也。汉运所值,难为后法。牝鸡无晨,武王首誓;妇无与国,齐桓著盟;宣后乱秦,吕氏危汉:岂唯政事难假,亦名号宜慎矣。张衡司史,而惑同迁固,元平二后,欲为立纪,谬亦甚矣。寻子弘虽伪,要当孝惠之嗣;孺子诚微,实继平帝之体;二子可纪,何有于二后哉?
《文心雕龙·史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的一篇,由南朝刘勰撰写。在这篇作品中,刘勰对史书的性质、作用、编纂原则和历史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下是对《文心雕龙·史传》诗句的释义与赏析:
- 诗句释义:
- “及至纵横之世,史职犹存。”:这句话表明即使在战国时期,虽然社会动荡,但史书的职责仍然存在。
- “秦并七王,而战国有策。”: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战国时期的各国都有其策略。这里强调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虽有纷争,但各自都有治国的策略。
- “盖录而弗叙,故即简而为名也。”:作者认为,虽然记录了这些事情,但没有进行深入的叙述,只是将简单的情况作为名称。
- “汉灭嬴项,武功积年。陆贾稽古,作《楚汉春秋》。”:汉朝消灭了秦朝,建立了新的政权。陆贾根据古代文献编写了《楚汉春秋》,记录了楚汉相争的历史。
- “爰及太史谈,世惟执简,子长继志,甄序帝勣。”:太史公司马迁(司马谈)继承了父亲司马谈的志业,整理并叙述了帝王的事迹。
- “比尧称典,则位杂中贤;法孔题经,则文非玄圣。”:这里提到了尧舜时代以典为准则,说明那个时代的统治者都是贤良之人;孔子提出经书,说明他的学问不是圣人的境界。
- “故取式《吕览》,通号曰纪。”:作者认为应该效仿《吕览》这部书来命名,用“纪”来概括历史事件。
- “纪纲之号,亦宏称也。”:这里的“纪纲”是指国家的治理,“宏称”意味着这是一种宏大的描述。
- 译文解析:
- 这段诗表达了作者对史书的看法,认为史书不仅仅是记载事实,还应该包含对人物的评价和对事件的分析。
- 通过比较尧舜时代的典法和孔子提出的经书,作者暗示了古代的统治者都是德才兼备的贤君。
- 对于《吕览》这部作品的评价,作者认为它是一部值得学习的史书。
- 赏析:
- 《文心雕龙·史传》是刘勰对中国古代史学的一种总结和评价,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史学发展的认识。
-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作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褒贬态度,展现了他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 在这篇作品中,刘勰不仅对史书的性质和作用进行了阐释,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进行了深入探讨,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历史学家的严谨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心雕龙·史传》不仅是刘勰对史书的系统总结,也是他对历史哲学的一种探索和表达。通过对这段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刘勰的思想,并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