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夫注释为词,解散论体,杂文虽异,总会是同。若秦延君之注《尧典》,十馀万字;朱文公之解《尚书》,三十万言,所以通人恶烦,羞学章句。若毛公之训《诗》,安国之传《书》,郑君之释《礼》,王弼之解《易》,要约明畅,可为式矣。
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资悦怿;过悦必伪,故舜惊谗说。说之善者∶伊尹以论味隆殷,太公以辨钓兴周,及烛武行而纾郑,端木出而存鲁:亦其美也。
暨战国争雄,辨士云涌;从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至汉定秦楚,辨士弭节。郦君既毙于齐镬,蒯子几入乎汉鼎;虽复陆贾籍甚,张释傅会,杜钦文辨,楼护唇舌,颉颃万乘之阶,抵戏公卿之席,并顺风以托势,莫能逆波而溯洄矣。
【译文】:
若夫注释为词,解散论体,杂文虽异,总会是同。若秦延君之注《尧典》,十馀万字;朱文公之解《尚书》,三十万言,所以通人恶烦,羞学章句。若毛公之训《诗》,安国之传《书》,郑君之释《礼》,王弼之解《易》,要约明畅,可为式矣。
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资悦怿;过悦必伪,故舜惊谗说。说之善者∶伊尹以论味隆殷,太公以辨钓兴周,及烛武行而纾郑,端木出而存鲁:亦其美也。
暨战国争雄,辨士云涌;从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至汉定秦楚,辨士弭节。郦君既毙于齐镬,蒯子几入乎汉鼎;虽复陆贾籍甚,张释傅会,杜钦文辨,楼护唇舌,颉颃万乘之阶,抵戏公卿之席,并顺风以托势,莫能逆波而溯洄矣。
【注释】:
- 若:如果。
- 注释:解释文字。
- 散:分散、散播。
- 总:总结、概括。
- 秦延君:秦末辩士。
- 《尧典》:古代历史文献,记述尧的事迹。
- 朱文公:朱熹,宋代著名理学家。
- 《尚书》:“上载四岳”,下述“洪范”。
- 毛公:指毛亨和毛苌,西汉经学家。
- 安国:《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尚书》二十余篇,安国是其中之一。
- 郑君:指郑玄,东汉经学家。
- 王弼:三国魏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注解家。
- 悦怿:愉悦喜悦的意思。
- 伊尹:商朝开国功臣,曾辅佐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 太公:姜尚,即姜子牙,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臣、开国元勋之一。
- 郦君:战国时齐国的辩士。
- 蒯(kuǎn)子:春秋末期鲁国的大夫。
18.陆贾:汉朝初年大臣,以辩才著称。
19.张释之:西汉初期名臣。
20.杜钦:汉代大臣。
- 楼护:汉代大臣。
22.颉颃(è hèng):形容鸟相争高飞的样子。这里比喻地位高的人与位低者互相争斗。
【赏析】:
这是《文心雕龙·论说》中的一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文章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作者强调了“论”和“说”的区别。在“论”中,观点需要明确、准确、有力,能够说服听众;而“说”则要求语言流畅、生动,能够让听众产生愉悦的感觉。因此,“说”更注重表达的技巧和艺术性。
作者通过举例说明“说”的艺术性。如伊尹、太公等人通过辩论,成功地推动了国家的发展;而战国时期的辩论家们则通过巧妙的语言,使得自己的主张更容易被接受。这些例子都展示了“说”的魅力和价值。
作者总结了“说”的特点。一是它需要运用智慧和技巧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二是它需要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让听众产生共鸣。这些都是“说”的重要特点。
这篇文章通过对“说”的阐述,不仅揭示了文学创作的规律和特点,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