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说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范雎之言疑事,李斯之止逐客,并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至于邹阳之说吴梁,喻巧而理至,故虽危而无咎矣;敬通之说鲍邓,事缓而文繁,所以历骋而罕遇也。
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进有契于成务,退无阻于荣身。自非谲敌,则唯忠与信。披肝胆以献主,飞文敏以济辞,此说之本也。而陆氏直称“说炜晔以谲诳”,何哉?
赞曰∶
理形于言,叙理成论。词深人天,致远方寸。
阴阳莫忒,鬼神靡遁。说尔飞钳,呼吸沮劝。
诗句
夫说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范雎之言疑事,李斯之止逐客,并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
译文
说服的关键在于把握和应对,张弛相济,而不是一味地迎合。范雎的言辞让人产生疑虑,但最终却能够成功说服秦王;李斯阻止驱逐客人们归国的行为,都是根据他们的真实情况来处理问题,并说出对他们有益的话,即使批评了他们的过错,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成功的。这是上书时的好口才。
至于邹阳对吴、梁两国的劝说,他的比喻巧妙而道理深刻,所以虽然处于危险之中,却没有出现错误;敬通对鲍叔、邓禹的劝说,事情缓和但文章繁复,因此虽然多次尝试,但还是很少遇到机会。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古代政治家们如何运用说服的技巧,无论是在国家大事的处理还是在个人关系的协调上,都需要掌握一定的说服技巧。诗中强调了说服的关键在于把握和应对,张弛相济,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同时,也提到了历史上的一些例子,如范雎的言辞让人产生疑虑,但最终却能够成功说服秦王;李斯阻止驱逐客人们归国的行为,都是根据他们的真实情况来处理问题,并说出对他们有益的话,即使批评了他们的过错,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成功的。这是上书时的好口才。
诗中还提到了邹阳对吴、梁两国的劝说,他的比喻巧妙而道理深刻,所以虽然处于危险之中,却没有出现错误;敬通对鲍叔、邓禹的劝说,事情缓和但文章繁复,因此虽然多次尝试,但还是很少遇到机会。这些例子都体现了作者对于说服技巧的深入研究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