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敕为文,实诏之切者,周穆命郊父受敕宪,此其事也。魏武称作敕戒,当指事而语,勿得依违,晓治要矣。及晋武敕戒,备告百官;敕都督以兵要,戒州牧以董司,警郡守以恤隐,勒牙门以御卫,有训典焉。
戒者,慎也,禹称“戒之用休”。君父至尊,在三罔极。汉高祖之《敕太子》,东方朔之《戒子》,亦顾命之作也。及马援以下,各贻家戒。班姬《女戒》,足称母师矣。
教者,效也,出言而民效也。契敷五教,故王侯称教。昔郑弘之守南阳,条教为后所述,乃事绪明也;孔融之守北海,文教丽而罕施,乃治体乖也。若诸葛孔明之详约,庾稚恭之明断,并理得而辞中,教之善也。
自教以下,则又有命。《诗》云“有命自天”,明命为重也;《周礼》曰“师氏诏王”,明诏为轻也。今诏重而命轻者,古今之变也。
”`
文心雕龙 · 诏策
戒敕为文,实诏之切者,周穆命郊父受敕宪,此其事也。魏武称作敕戒,当指事而语,勿得依违,晓治要矣。及晋武敕戒,备告百官;敕都督以兵要,戒州牧以董司,警郡守以恤隐,勒牙门以御卫,有训典焉。
戒者,慎也,禹称“戒之用休”。君父至尊,在三罔极。汉高祖之《敕太子》,东方朔之《戒子》,亦顾命之作也。及马援以下,各贻家戒。班姬《女戒》,足称母师矣。
教者,效也,出言而民效也。契敷五教,故王侯称教。昔郑弘之守南阳,条教为后所述,乃事绪明也;孔融之守北海,文教丽而罕施,乃治体乖也。若诸葛孔明之详约,庾稚恭之明断,并理得而辞中,教之善也。
自教以下,则又有命。《诗》云“有命自天”,明命为重也;《周礼》曰“师氏诏王”,明诏为轻也。今诏重而命轻者,古今之变也。
赏析:
《文心雕龙 · 诏策》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创作的一部理论专著,主要讨论帝王的诏令文告。本文从诏令的起源、发展和历代作品的得失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诏策文体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演变。通过对不同时期诏策文的不同特点的分析,揭示了诏策文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体现了作者对古典文学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文学鉴赏能力。
文章开篇明确指出,诏策是帝王用来传达旨意、命令和告诫的一种重要文体。这一定义不仅涵盖了诏策的基本功能,还强调了其神圣性与权威性。接下来,文章详细介绍了魏晋以前诏策文多用古朴的散文,而隋唐以后常用辞采华丽的四六骈文。这种对比展示了诏策文体随时代变迁而发展的趋势。
文章通过分析历代诏策文的特点,展现了诏策文体的丰富多样性和不断发展变化。从周穆公命郊父受敕宪,到魏武帝、晋武帝的敕戒,再到郑弘之的条教、孔融之的文教、诸葛孔明的详细规定和庾稚恭的明智决断,这些历史典故和文学作品都生动地诠释了诏策文体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
文章以《诗》中的“有命自天”和《周礼》中的“师氏诏王”为例,分别强调了诏令的重要性和灵活性。同时,文章还提到了“诏重而命轻”的现象,反映了古今变化的客观现实。
《文心雕龙 · 诏策》通过对诏策文体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的深入剖析,展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智慧。它不仅是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也是我们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书籍。